抗过敏药还有神奇的抗癌功能 有望解决患者药物不敏感问题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能够调节T细胞的活性,让它们重新发挥抗肿瘤的作用,最终实现消灭癌细胞的目的。尽管有一些患者能从这一免疫疗法中受益,但还是有许多人容易出现药物抗性,甚至是完全对药物没有反应。
《癌症细胞》的一项新研究发现,一种常见的抗过敏药物或许能够帮助这部分患者,增强他们对免疫疗法的敏感性。
为了调查哪些药物能影响检查点抑制剂的效果,得克萨斯大学MD安德森癌症中心的研究者对过往接受过该疗法的患者临床数据进行了回顾性分析。
尽管不同癌症类型的样本数量不一,但与生存状况改善有关的药物都指向了一个结果:靶向组胺受体H1(HRH1)的抗组胺药,这类药物原本主要用于抗过敏和治疗皮疹。尤其是黑色素瘤和肺癌患者,他们同时使用检查点抑制剂和靶向HRH1药物时明显与病情改善有关。此外,乳腺癌和结肠癌患者也表现出了同样的趋势。
利用癌症基因图谱和患者的数据,研究者发现肿瘤高度表达HRH1的时候,T细胞的功能也会出现紊乱,并且与检查点抑制剂疗效不佳、生存率下降有关。
▲新研究示意图(图片来源:参考资料[2])
这些结果也让研究者推测,HRH1和组胺或许决定着患者对免疫疗法的敏感性。
在后续的研究中,他们发现肿瘤微环境中两种蛋白的表达量会同时上升,但两者并非来自同一个地方。HRH1并没有出现在癌细胞表面,反而是一类特殊的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会高度表达。
这类TAM也被称作M2型巨噬细胞,能够抑制免疫系统的功能。那它们是怎么发挥功能的?结果仍然是癌细胞在作祟,癌细胞会源源不断地分泌组胺刺激TAM,那些对检查点抑制剂不敏感患者的样本往往组胺水平都很高。
研究者在小鼠模型中发现,无论是基因敲除还是使用抗组胺治疗来阻止巨噬细胞HRH1的功能,都能降低M2型TAM的活性。并且这些方式能够恢复T细胞的活性,阻止肿瘤的生长。
实际上,降低HIRI的活性还能够使得巨噬细胞表面一种名为VISTA的受体膜定位出现异常,这种受体已经被过往研究发现能够阻止T细胞的活化,此举或许是抗组胺药物真正发挥用处的原因。而受到影响的TAM还会由抑制免疫的M2型逐渐转向能促进炎症的M1型。
根据临床前的研究结果,研究者已经确认抗组胺药物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用时,能够提升药物的抗癌效果,延长生存期。目前,研究团队正在临床试验中对此联合疗法进行评估。
同类文章排行
- EGFR 阳性 III 期不可切除肺癌治疗进展
- 阿替利珠单抗在中国获批广泛期小细胞肺癌一线治疗三周年
- 中国肺癌靶向治疗新药重要研究进展
- dostarlimab-gxly获批用于治疗dMMR复发或晚期子宫内膜癌
- retifanlimab获批用于转移性或复发性局部晚期默克尔细胞癌
- 晚期前列腺癌PSMA诊疗一体化治疗新格局
- 达拉非尼联合曲美替尼获批!BRAF V600E突变型低级别神经胶质瘤患儿迎来首个全身治疗方案
- 莫博赛替尼为EGFR ex20ins突变NSCLC患者带来生存突破
- 从T-DM1纳入医保,看HER2+乳腺癌规范化诊疗
- 腹膜转移癌拥有光明的未来
最新资讯文章
您的浏览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