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希替尼一线治疗生存获益更大,多重耐药机制已有解决方案!
深度解析奥希替尼一线治疗耐药机制及解决方案,使一线治疗“耐药无忧”。
近年来,随着精准医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肺癌驱动基因被发现。其中EGFR突变是我国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最常见的驱动基因突变,存在于约一半的患者中。所幸的是,EGFR-TKI的出现给EGFR突变晚期NSCLC患者带来了长期生存的希望。特别是三代EGFR-TKI奥希替尼,不仅可以用于一/二代EGFR-TKI耐药后,而且凭借着其优异的疗效和安全性,树立了EGFR突变晚期NSCLC一线治疗的新标准,并获得国内外指南一致推荐为一线优选方案。
然而,与其他靶向治疗药物一样,奥希替尼一线治疗约19个月后不可避免地会发生耐药。这也使部分临床医生对一线使用奥希替尼产生顾虑,担心耐药后“无药可用”。实际上,目前临床上对奥希替尼耐药机制的认识愈加清晰,并且在耐药后已经有相应的治疗策略可用,使临床医生对奥希替尼一线治疗“耐药无忧”。
生存获益显著,奥希替尼是EGFR突变NSCLC一线治疗优选
随着多项EGFR-TKI与化疗头对头比较的研究结果公布,奠定了EGFR-TKI成为EGFR突变NSCLC一线标准治疗的地位。然而,虽然与化疗相比,一代EGFR-TKI均能显著延长无进展生存期(PFS),但总生存期(OS)均无显著获益;二代EGFR-TKI阿法替尼,虽然相比一代EGFR-TKI显著延长PFS,但OS获益未达预期[1]。由此可见,EGFR突变NSCLC一线治疗的疗效仍有待进一步提升。
随着FLAURA研究结果的公布,奥希替尼树立了EGFR突变NSCLC一线治疗的新标准。FLAURA研究是一项随机、对照、多中心、双盲的Ⅲ期临床试验,探索奥希替尼对比一代EGFR-TKI(吉非替尼或厄洛替尼)一线治疗EGFR突变阳性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NSCLC患者,主要终点为研究者评估的PFS,OS为关键次要终点。
研究结果显示,奥希替尼一线治疗的中位PFS长达18.9个月,相比一代EGFR-TKI显著延长8.7个月,使患者疾病进展或死亡的风险降低54%(HR=0.46,95%CI:0.37-0.57),且所有亚组均显著获益[2]。此外,奥希替尼一线治疗的中位OS达38.6个月,突破了EGFR突变NSCLC一线靶向治疗的生存瓶颈[2]。值得注意的是,FLAURA研究对照组允许交叉使用奥希替尼(对照组65%的患者接受二线治疗,其中47%接受奥希替尼),在这种情况下,仍获得OS显著获益更显不易[3]。
奥希替尼一线治疗还可以显著降低52%的中枢神经系统(CNS)进展或死亡风险(CNSmPFS:NRvs.13.9个月,HR=0.48),减少新发CNS病灶的出现(12%vs30%)。而且,在伴有基线脑转移的患者中,奥希替尼一线治疗也可显著延长中位PFS(15.2个月vs.9.6个月,HR=0.47)[4,5]。
此外,奥希替尼一线治疗也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在奥希替尼暴露时间更长(20.7个月vs11.5个月)的情况下,奥希替尼仍显示出良好的耐受性及更低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患者的生活质量也得到改善[2,3,6]。
凭借着出色的疗效和安全性,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CCN)、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等国内外权威指南一致推荐奥希替尼为EGFR突变NSCLC的标准一线治疗方案[7-10]。
奥希替尼一线治疗耐药机制逐渐明晰,应对策略日益丰富
奥希替尼一线治疗的长生存获益已经毋庸置疑,但对于EGFR突变NSCLC患者的治疗,临床医生不仅要考虑一线,还要综合考虑全程管理。因此,识别奥希替尼一线治疗的耐药机制并开发相应的治疗策略至关重要。
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CCN)指南推荐,在奥希替尼治疗耐药后,根据进展模式选择后续治疗。对于无症状的进展、有症状的脑转移、有症状的有限全身性(颅外)进展这三种情况,可以考虑继续奥希替尼治疗+局部治疗;对于全身性多发病灶进展,则建议使用全身性治疗[7]。对于需要更换全身性治疗的患者,则应进行再次活检评估耐药机制,进而指导后续治疗[9]。
对于奥希替尼一线治疗的耐药机制,目前已经有多项研究进行了探索。ORCHARD研究中采集患者在一线奥希替尼耐药后的肿瘤或血浆样本,通过二代测序(NGS)检测探索性分析了患者的耐药机制,以深入了解这部分患者的耐药基因谱。结果发现,MET扩增的发生率为24%,是最普遍的耐药机制;EGFR扩增和二级EGFR突变(C797X、L718X)发生率分别为36%和7%;AKT/PTEN/PIK3CA突变的发生率为11%;BRAF融合或重排的发生率为5%;其他潜在可成靶突变相对少见:ERBB2扩增/突变2.3%,ALK融合1.7%,FGFR1/2/3融合1.7%,RET融合0.6%,RAS突变0.6%,BRAFV600E0.6%;并且MET扩增、BRAF融合和ERBB2扩增是互斥的[11]。
一线和二线奥希替尼治疗后耐药机制也存在一定差异。一项综述回顾性总结了奥希替尼治疗后,肿瘤组织或血液分析的耐药机制(分析研究为纳入患者数≥15的临床试验),发现奥希替尼二线治疗耐药突变的类型与一线耐药大体相似,MET扩增仍是占比最高的耐药机制,但总体发生率高于一线耐药[12]。
针对奥希替尼一线治疗后出现的常见耐药原因,已经有多个研究结果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2021年NatureCancer发表的一篇综述,针对不同的EGFR-TKI耐药机制,对相应的潜在治疗策略进行了汇总[13]。如图6所示,对于EGFR靶内突变,可选择新一代EGFR-TKI、一代EGFR-TKI+三代EGFR-TKI、EGFR-TKI+单抗类或非EGFR的TKI+单抗类,比如C797S与T790M反式突变可考虑使用一代EGFR-TKI+三代EGFR-TKI;对于非EGFR依赖型耐药,可选择驱动特异性TKI、单抗类联合TKI或抗体偶联药物(ADCs),比如MET扩增可考虑使用EGFR-TKI联合MET-TKI;对于小细胞肺癌/鳞状细胞癌转换,则可考虑使用化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对于无已知可成靶耐药机制,当前的治疗选择也愈加丰富,包括以化疗为基础的治疗、化疗±抗血管生成药物±ICIs、免疫联合治疗、单抗类联合TKI、ADCs和参加其他临床试验。
总而言之,虽然奥希替尼一线治疗的耐药机制具有异质性,但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各种新药、新方案的不断探索和研发,奥希替尼耐药后已经有解决方案可用。
专家点评:耐药无忧!将奥希替尼提升到一线使用可带来更大生存获益
FLAURA研究显示,三代EGFR-TKI奥希替尼一线治疗可显著提升EGFR突变晚期NSCLC的生存获益,其已成为多个国内外权威指南一致推荐的一线标准方案。对于奥希替尼耐药后治疗,目前指南推荐根据耐药模式选择后续治疗策略,同时推荐进行耐药后活检以探明耐药机制。对于有明确耐药机制的患者,目前有多种选择性TKI、ADC类药物显示出较好疗效,为后续治疗可提供选择;对于无明确耐药机制的患者,免疫联合治疗显示一定的生存获益;此外,多种新型治疗手段和EGFR-TKIs联合方案也展现出较好的抗肿瘤活性,未来可能成为具有潜力的策略。由此可见,奥希替尼耐药后已经不再“无药可用”。而且,有研究显示,真实世界中一线使用一/二代EGFR-TKI治疗的患者中,二线有机会接受三代EGFR-TKI治疗的患者只有23.7%[14]。因此,将三代EGFR-TKI前移到一线用药,可能为EGFR突变NSCLC患者带来更长的生存获益。
文章源自医学界肿瘤频道,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同类文章排行
- EGFR 阳性 III 期不可切除肺癌治疗进展
- 阿替利珠单抗在中国获批广泛期小细胞肺癌一线治疗三周年
- 中国肺癌靶向治疗新药重要研究进展
- dostarlimab-gxly获批用于治疗dMMR复发或晚期子宫内膜癌
- retifanlimab获批用于转移性或复发性局部晚期默克尔细胞癌
- 晚期前列腺癌PSMA诊疗一体化治疗新格局
- 达拉非尼联合曲美替尼获批!BRAF V600E突变型低级别神经胶质瘤患儿迎来首个全身治疗方案
- 莫博赛替尼为EGFR ex20ins突变NSCLC患者带来生存突破
- 从T-DM1纳入医保,看HER2+乳腺癌规范化诊疗
- 腹膜转移癌拥有光明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