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专家发现新的肿瘤免疫抑制受体,可产生广谱抗肿瘤效果
上海专家在《自然》(Nature)杂志新发表的研究显示,CD300ld靶点有望成为肿瘤免疫治疗新的理想靶点。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9月7日,澎湃新闻记者从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获悉,2023年9月6日,复旦大学罗敏/卢智刚/高海团队和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创新中心赵允团队合作在Nature杂志在线发表题为CD300ld on neutrophils is required for tumour-driven immune suppression的研究文章。
该研究发现一个全新的、功能高度保守的肿瘤免疫抑制受体CD300ld。CD300ld在PMN-MDSCs上特异性高表达,是调控PMN-MDSCs募集及免疫抑制功能的关键受体。靶向CD300ld能够通过抑制PMN-MDSCs的募集和功能,重塑肿瘤免疫微环境,从而产生广谱抗肿瘤效果。CD300ld靶点显示出很好的安全性、保守性,抗肿瘤有效性、及与PD1靶点的协同性,有望成为肿瘤免疫治疗新的理想靶点。
专家表示,以PD-1/PD-L1/CTLA-4等分子为代表的免疫检查点阻断(ICB)疗法,是近年来在肿瘤治疗领域中的革命性进展。然而,现有ICB在不同肿瘤病人当中的效果差异很大,相当比例的患者无应答,长期获益比例更低。肿瘤免疫微环境含有大量抑制免疫的髓系细胞群体,在肿瘤发展和治疗耐受中发挥关键作用,是现有免疫治疗的严重阻碍。
病理性激活的中性粒细胞(也被称为多形核髓系来源的抑制细胞:Polymorphonuclear myeloid derived suppressor cells, PMN-MDSCs)是免疫抑制微环境的重要组成细胞。与正常的中性粒细胞不同,PMN-MDSCs具有强烈抑制淋巴细胞杀伤的作用,通过多种途径参与肿瘤进展。寻找针对PMN-MDSCs的特异性靶点来调控肿瘤免疫微环境是当前免疫治疗的焦点和挑战。
聚焦这一科学问题,此次研究人员首先以髓系细胞偏向表达的系列膜蛋白为对象,利用小鼠肿瘤模型进行CRISPR-Cas9体内筛选,发现缺失CD300ld的免疫细胞在肿瘤中缺失比较明显,提示表达CD300ld的细胞可能促进肿瘤发展。CD300ld在中性粒细胞中特异性高表达、并在荷瘤之后表达显著上调。
随后研究者构建CD300ld敲除小鼠,证实CD300ld缺失显著抑制多种继发性及原发性肿瘤模型的发展;同时CD300ld敲除对小鼠的正常发育以及免疫系统发育无显著影响。
通过骨髓移植、构建多种条件性敲除小鼠、以及清除体内PMN-MDSCs等多种手段,结果证实CD300ld通过PMN-MDSCs调控肿瘤发展。因此,CD300ld作为中性粒细胞/PMN-MDSCs表面标志物,是PMN-MDSCs促进肿瘤发展的关键功能受体。
为进一步研究人CD300ld的同功性,研究者分析了TCGA数据库以及多例不同类型肿瘤的病人样本。结果显示,CD300ld也在人中性粒细胞/PMN-MDSCs上特异性高表达;同时在多种癌种中,CD300LD的表达显著高于癌旁以及正常组织,并与中性粒细胞的浸润以及病人预后显著相关。研究者随后构建CD300LD人源化小鼠,进一步证明人鼠CD300ld功能同源,竞争性抑制人CD300LD也呈现出显著抗肿瘤效果。
综上所述,该项研究发现了PMN-MDSCs表面的关键功能受体CD300ld,在肿瘤免疫抑制中发挥重要作用。CD300ld通过STAT3-S100A8/A9轴同时调控PMN-MDSCs的募集及其T细胞抑制功能,从而促进免疫抑制微环境的建立和肿瘤的进展。阻断CD300ld通过减少PMN-MDSCs的募集并降低其免疫抑制功能,重塑免疫微环境由免疫抑制状态转为活化状态,从而产生广谱抗肿瘤效果。
文章摘自网络,侵删
同类文章排行
- 血液科联合发布PVD方案在治疗新诊断伴肾功能损害的多发性骨髓瘤的探索
- NALIRIFOX方案:转移性胰腺导管癌患者的新希望
- JCP:基于CRISPR-Cas9的选择性指数扩增检测晚期胰腺癌患者血浆中KRAS突变的性能评估
- 黑科技T细胞疗法突破性案例:存活超25年,病灶消失,持续缓解
- 新辅助、辅助还是两者兼而有之?NSCLC的争论愈演愈烈
- 孙学军教授团队揭示结直肠癌细胞化疗耐药新机制
- 肿瘤骨转移,唑来膦酸给药间隔或能大幅延长
- 《国际癌症期刊》:癌症发病率增加3倍,艾滋患者如何自我保护?
- 120万一针抗癌?河南接受CAR-T疗法的癌症患者,如今咋样了?
- 一发现就是晚期 生存率极低!胰腺癌为什么这么可怕
最新资讯文章
您的浏览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