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疗与免疫治疗之间的时间间隔越短,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越长
不可切除的III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是一种治疗难度较大的肺癌类型。近年来,免疫治疗的兴起为这类患者带来了更多希望。PACIFIC试验显示,放疗结合免疫治疗(IO)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成为目前标准治疗方案之一。不过,免疫治疗究竟是该同步进行还是放疗后再进行,一直存在争议。
最新研究聚焦于比较这两种免疫治疗的时机:同步放疗时进行免疫治疗,还是放疗之后再开始免疫治疗。研究通过多个数据库检索,并辅以一项单中心队列研究,对患者的总生存期(OS)、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治疗带来的不良事件(AE)进行了系统分析。
治疗效果显著提升,但也伴随更高毒性风险
研究结果显示:
无进展生存期(PFS)显著改善
同步免疫治疗联合放疗组在1年和1.5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69.5%和56.3%,明显高于放疗后免疫组的57.6%和45.7%。
总生存期(OS)略有提升
放疗后再进行免疫治疗的患者总生存期略优,并且出现严重不良事件(≥3级)的比例较低(37.2%vs52.6%)。
治疗间隔时间则影响疗效
研究发现,放疗与免疫治疗之间的时间间隔越短,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越长,说明尽早开始免疫治疗是有益的。
单中心队列研究也支持这些发现,证明同步治疗组的无进展生存期更好(风险比HR=2.039,P=0.046)。
如何权衡:同步免疫治疗的利与弊?
通过以上数据不难看出,同步免疫治疗有助于显著延长无进展生存期,这意味着患者在更长时间内病情保持稳定,无新的肿瘤进展。不过,好消息背后也伴随着更高的治疗毒性风险,严重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较高,可能给患者带来更多治疗副作用。
因此,临床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权衡同步免疫治疗带来的潜在获益与可能的毒性风险,选择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对于某些身体状况较好、能够耐受较强治疗的患者,同步免疫治疗可能是更优选择;而对于体质较弱或有较高不良事件风险的患者,放疗后尽早开始免疫治疗或许更安全。
文章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同类文章排行
- 放疗与免疫治疗之间的时间间隔越短,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越长
- 克服耐药性:精准降解助力KRAS G12C靶向治疗再升级
- 抗PD-1/PD-L1药物添加二甲双胍可激活NSCLC患者外周免疫细胞的抗肿瘤免疫反应
- 替莫唑胺:或成复发性小细胞肺癌二线治疗选择
- 肿瘤靶向治疗耐药后怎么办?
- 芦康沙妥珠单抗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崭露头角
- 重磅!脑转移小细胞肺癌用上塔拉妥单抗临床获益率高达90%,或可推迟全脑放疗!
- 二期研究揭示K药联合同步放化疗,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生存率显著提高
- 可吸入脂质体递送奥希替尼和DNA:治疗肺癌的创新策略
- 胃癌容易复发!一旦格局打开,妥妥拿捏癌细胞!
最新资讯文章
您的浏览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