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即是多!肺癌降级治疗策略显成效,降低副作用同时不损疗效
随着靶向治疗和免疫疗法的飞速发展,肺癌患者的生存期得到了显著延长,但同时也面临着经济负担和长期治疗毒性的双重压力。2025年欧洲肺癌大会(ELCC)上,科学家BenjaminBesse博士提出了“降级治疗”理念,挑战了传统“越多越好”的医疗观念,探讨如何在保证疗效的同时,减少药物用量、延长给药间隔或缩短治疗总时长,减轻患者负担。
降级策略缘何受重视?现实问题推动变革
Besse指出,降级不仅是学术研究,更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印度数据显示,仅有2.8%肺癌患者负担得起免疫疗法。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尖端疗法价格高昂,普通患者难以承受。亚特兰大埃默里大学的Ramalingam博士同样强调:“降低剂量能让更多患者获益,同时减少治疗毒性和医院时长,大幅降低医疗成本。”
减少剂量背后的生物学原理
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派姆单抗(Pembrolizumab,K药)和纳武单抗(Nivolumab,O药)为例,这类单抗通过阻断T细胞上的PD-1受体发挥作用,而研究显示,即使是远低于标准剂量的用量,也能充分饱和PD-1受体。例如,单次10mg/kg的纳武单抗可使70%以上的T细胞PD-1受体被占据,作用时间可长达80天,而每三周用药实际上明显超过了所需剂量。黑色素瘤患者实验还发现,0.1mg/kg的纳武单抗效果与10mg/kg相当,剂量相差达30倍。
真实世界数据支持降级方案
印度的一项研究采用极低剂量纳武单抗(每两周40毫克)联合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显示出与标准剂量相似的生存曲线,同时显著节省了86%的治疗成本。荷兰正在进行的DEDICATION-1临床试验,也发现减量方案的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与常规剂量接近,进一步验证了降级治疗的可行性。
延长治疗间隔与缩短治疗时间的新探索
Besse领导的PULSE试验正在研究是否能将非鳞状非小细胞肺癌免疫药物派姆单抗的给药间隔由3周延长至6周,这在法国预计每3年可节省10亿欧元。
此外,法国数据库显示,停止治疗派姆单抗后2年内生存率无明显下降。三期DICIPLE试验证明,6个月时停止免疫治疗,与继续治疗无显著差异,同时显著降低3级以上免疫相关不良事件风险,减少近10倍。
降级治疗需谨慎推进,监管障碍不可忽视
虽然降级策略带来诸多好处,但Besse强调监管挑战很大。即使研究证实低剂量或缩短疗程同样有效,药物说明书很难修改,因为制药企业激励不足。推动修改临床指南,加强与FDA等监管机构沟通,是当前重要任务。Ramalingam博士指出:“降级必须建立在严谨随机临床试验基础上,以科学证据支持临床实践改变。”
对“越多越好”的反思与争议
尽管降级受到关注,但也有人支持长期或高剂量治疗。如HyeRyunKim博士指出,肺癌患者即使服药多年仍存在复发风险,强调高危患者应“尽可能长时间”用药。Dziadziuszko博士则区分了免疫治疗和靶向治疗,认为免疫治疗可能一年或更短时间足够,而靶向治疗需持续至病情进展。
未来:个性化降级策略的曙光
多位专家一致认为,基于生物标志物的个体化方案是未来降级治疗的关键。微小残留病灶监测助力精准判断谁需要延长治疗,谁可提前停药。Besse也乐观点指出:“利用循环生物标志物监测,未来可能更早停药,减少患者负担。”
文章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同类文章排行
- 少即是多!肺癌降级治疗策略显成效,降低副作用同时不损疗效
- 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新添药物选择
- 乳腺癌药物Supinoxin在新研究中显示出治疗小细胞肺癌的潜力
- CD40L增强型TIL有望提升1倍癌症治疗效率,缩短一半生产时间!
- 奥希替尼与阿法替尼在非典型EGFR突变肺癌中的疗效大比拼!
- 免疫相关副作用致停药后,肺癌患者仍享“长期控制”!
- RNase1驱动的ALK激活作为非突变型NSCLC的新型致癌机制,填补了此类患者治疗选择空白
- 做手术的胃癌患者请注意:6大技巧让你更快康复!
- 放疗与免疫治疗之间的时间间隔越短,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越长
- 克服耐药性:精准降解助力KRAS G12C靶向治疗再升级
最新资讯文章
您的浏览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