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15日,港股创新药企基石药业 (02616.HK)宣布选择性RET抑制剂GAVRETO?(普拉替尼胶囊)在中国香港的新药上市申请已获批准,用于一线治疗转染重排(RET)融合阳性的初治非小细胞肺癌(NSCLC)成人患者,和治疗经治NSCLC成人患者。该药成为中国香港首个获批用于治疗RET融合阳性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的高选择性RET抑制剂,也是基石药业在大中华地区获得的第九个新药上市申请的批准。 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已批准
癌症发生发展过程中会伴随着一系列基因突变,可以诱导新抗原的产生,从而为免疫系统清除肿瘤细胞提供有力武器[1]。 在免疫系统与肿瘤的“交战”当中,战局会时序性地处于以下三种状态:免疫清除(早期癌变的细胞被免疫系统识别并清除)、免疫平衡(在免疫清除中得以存活的
对于大型生物制药公司而言,“重磅炸弹”产品为其带来丰厚收益的同时,后续也需要面临专利悬崖的挑战。到2030年前,多家药企的大部分收入支柱产品都将面临仿制药或生物类似药的竞争,很有可能导致相关产品的收入迅速下降。 制药公司通过内部创新、合作和并购不断为专利到期做准备。聪明的公司已经从之前的专利悬崖中吸取了教训,在重磅产品即将失去保护时,抢占销售下
新冠疫情爆发,催生了mRNA技术的快速发展。目前,全球RNA疗法主要集中在临床前和早期临床阶段。RNA疗法要想得到广泛普及,必须要克服的一关便是有效递送系统的建立,以解决RNA治疗分子的早期降解、毒性和非靶标特异性等问题。 递送载体作为RNA等基因疗法的关键,主要分为病毒载体和非病毒载体两大类。病毒载体中,AAV(腺相关病毒载体)应用较为广泛,但免疫原性高,不能重复给药。合成脂质纳米颗粒(LNP)一直是基因疗法的主要递送装置,不过它们会在人体中引起毒性免疫反应。尽管设计已有所改进,LNP递送系统大多靶向
开坦尼? (卡度尼利单抗注射液)是康方生物自主研发的全球首创PD-1/CTLA-4双特异性肿瘤免疫治疗药物,于2022年6月29日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批准,用于既往接受含铂化疗治疗失败的复发或转移性宫颈癌(recurrent or metastatic cervical cancer,R/M CC)患者的治疗。此外,卡度尼利
肿瘤细胞的代谢重编程已成为多种癌症细胞的重要代谢特征,肿瘤细胞通过对不同代谢途径的调节大量合成其增殖所必须的物质,使其更适宜于在恶劣的微环境中实现快速增殖。氨基酸是细胞生长的基本营养物质,已有研究发现谷氨酰胺、丝氨酸、甘氨酸、脯氨酸和天冬氨酸的代谢调节参与肿瘤细胞增殖,揭示氨基酸代谢在肿瘤细胞中的代谢调节机制,对癌症治疗和药物设计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中科院微生物所温廷益研究组前期鉴定了人膀胱癌干细胞一条新的干性维持通路——KMT1A-GATA3-STAT3,揭示了该通路促进膀胱癌干细胞自我更新的机制。
肥胖以及超重的流行率在全球范围内逐年升高,患者可并发高血压、糖尿病以及心脑血管病,导致预期寿命下降和死亡率增高。目前已上市的减肥药物虽然具有较好疗效,但多发的胃肠副作用及注射给药常令患者不堪忍受,因此,副作用小且可免注射的减肥药是当下研究热点。小肽类药物因其安全性高、副作用小等特点,已被广泛用于预防和治疗各种疾病。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小肽可以有效影响机体代谢以及调节肠道菌群结构,但目前能够减重的可口服多肽类药物
据统计,2020年,全球范围内肝癌发病率排在所有恶性肿瘤的第7位,但肝癌相关死亡率却排在第2位,死亡率排名远超发病率,提示肝癌的治疗任重而道远[1]。 肝细胞肝癌(HCC)是肝癌的主要类型,手术切除是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大约40%的HCC患者在诊断时即为局部晚期(根据中国肝癌分期标准为IIb/IIIa期),按照欧洲和美国肝癌协会标准,这一部分患者已经丧失手术切除机会。 但在中国,对于局部晚期HCC患者,如果符合一定条件可以接受手术切除治疗[2, 3]。不幸的是,大约55%的接受手术切除+术后辅助治疗的HCC患者,在术后中
胰腺癌,全球公认的“癌中之王”。有研究预测到2026年,胰腺癌就将成为美国致死人数第二多的癌症,而由于全球胰腺癌发病率都呈上升态势,这样的情况还很可能在许多国家出现[1-2]。
室管膜瘤(EPNs)是中枢神经系统肿瘤,通常出现在儿童时期。随着高通量单细胞RNA测序技术的出现,最近的研究为剖析EPN的分子结构提供了资源,揭示了这些肿瘤细胞的细胞层次结构,其特点是未分化的祖先群体过渡到不同的细胞谱系。目前,肿瘤细胞的异质性通常被认为是过度增殖和基因组不稳定的结果——在肿瘤发展过程中会产生肿瘤内的亚克隆。特别是,突变的基因型可以给特定的亚克隆细胞带来选择优势,从而促进它们的生长,并允许它们在不同类型的组织环境中建立主导地位。因此,针对EPN亚克隆的靶向治疗潜力的研究非常紧迫。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吴青峰研究组、北京市天坛医院和南方科技大学合作,提出了高分辨率的小儿室管膜瘤单细胞数据集,以探索肿瘤内亚克隆差异。作为传统伪时序分析的补充,研究提供了新的轨迹评分方法来揭示与原发和复发患者
衰老细胞随着年龄的增长而累积,是与年龄有关的疾病的关键驱动因素,如癌症、痴呆症和心血管疾病。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匹兹堡大学和UPMC希尔曼癌症中心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衰老细胞(也称为僵尸细胞)的产生机制。他们首次报告端粒--染色体的保护性
癌症是全球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近年来,由于饮食、环境、人口的老龄化等因素,全球癌症发病率不断增长,癌症作为主要死因的情况日益突出。
近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强磁场中心研究员林文楚团队在环形RNA参与小细胞肺癌发生发展的研究中取得进展。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Molecular Cancer上。该研究发现环形RNA作为分子海绵可以同时结合多个miRNA,进而调控单一信号通路参与肿瘤的发生发展进程,该研究成果有望为小细胞肺癌提供新的分子标志物
欧洲癌症与营养前瞻性调查项目(EPIC)中的一项研究表明:每多摄入50克糖/天,肝癌风险上升43%(HR=1.43,95%CI 1.17-1.74)。 作为日常
外泌体是自然产生的膜性小泡,来源于各种类型的细胞。外泌体的直径在30到150纳米之间,携带着来自亲本细胞的大量物质。外泌体通过与细胞表面受体和配体的直接相互作用和/或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物质转移,能够调节受体细胞的生理和病理生理。这些纳米尺度的囊泡被认为是细胞间短距离和长距离通讯的关键媒介。 与传统的纳米药物不同,外泌体在治疗开发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尽管Exosome在药物输送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功,但Exosome用于免疫治疗的全部潜力仍未被开发。 近日,来自南加州大学的研究者们在Molecular Therapy杂志
罗氏(Roche)近日宣布,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已受理Lunsumio(mosunetuzumab)的生物制品许可申请(BLA)并授予了优先审查:该药是一种首创的(first-in-class)CD20xCD3 T细胞结合双特异性抗体,用于治疗既往接受过至少2次系统治疗的复发或难治性滤泡性淋巴瘤(R/R FL)成人患者。FDA预计将在2022年12月29日前做出审批决定。此前,FDA已授予Lunsumio突破性疗法认定(BTD)和孤儿药资格(ODD)。 2022年6月初,Lunsum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