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癌症药物网! 收藏本站 在线留言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癌症药物网

专一的癌症药物网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

400-700-0899

  • 双靶点抗癌新药EMB-02,首次人体临床试验治疗多种实体瘤有...

    自2014年,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了首个PD-1抑制剂以来,免疫疗法迎来了一个新的里程碑,在后续的10年时间里,多种PD-1或PD-L1抑制剂获批上市,各种实体肿瘤获得了新的治疗机会。但是PD-1和PD-L1抑制剂只能在部分肿瘤患者显示出显著的临床益处,而且即便是产生了治疗效果,可能会出现继发性耐药和不良反应,因此迫切需要新的治疗措施来进一步改善治疗格局。

  • 为什么总有EGFR基因突变检测出问题?

    选择这个题目和相关文献编译内容,是为了基因突变全阴性的肺腺癌患者作为一个启示。并让我们更加客观地看待基因检测技术,基因检测的结果是肺癌患者靶向药、免疫治疗药物的参考依据,但是不应该成为绝对的“判决书”,尤其是全阴性突变的肺腺癌。今天癌度的这篇文章仍然是选自国际学术期刊《肺癌》的最新刊例研究,相关数据大家可以从本文获得佐证。

  • 少即是多!肺癌降级治疗策略显成效,降低副作用同时不损疗效

    随着靶向治疗和免疫疗法的飞速发展,肺癌患者的生存期得到了显著延长,但同时也面临着经济负担和长期治疗毒性的双重压力。2025年欧洲肺癌大会(ELCC)上,科学家BenjaminBesse博士提出了“降级治疗”理念,挑战了传统“越多越好”的医疗观念,探讨如何在保证疗效的同时,减少药物用量、延长给药间隔或缩短治疗总时长,减轻患者负担。

  • 免疫相关副作用与广泛期小细胞肺癌患者生存率显著相关

    近日,一项涵盖近400名广泛期小细胞肺癌(SCLC)患者的大规模回顾性研究公布重要发现:那些接受一线化学免疫治疗过程中出现免疫相关不良事件(irAE)的患者,其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明显优于未出现此类不良反应的患者。

  • 最新《自然》指数:2024年中国的癌症研究产出位居世界第一

    中新网北京4月24日电(记者孙自法)全球知名科研出版机构施普林格·自然4月24日向媒体发布消息说,最新出版的《自然》增刊“2025自然指数-癌症”显示,2024年,中国以2614.52的份额首次超过美国(份额为2481.71),成为位居世界第一的高质量癌症研究产出国家。

  • 艾力斯做出了一款爆卖的抗癌药

    2024年,凭借一款第三代肺癌药产品,生物科技公司艾力斯净利润翻倍。

  • 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新添药物选择

    当前,肺癌的新发病例和死亡病例数均位居中国所有恶性肿瘤首位。非小细胞肺癌(NSCLC)约占所有肺癌病例的85%,其中约30%~40%可通过手术切除根治;然而,术后较高的复发率始终是临床面临的一大难题,导致患者总体生存难以进一步提升。

  • 乳腺癌药物Supinoxin在新研究中显示出治疗小细胞肺癌的...

    小细胞肺癌(SCLC)虽然只占所有肺癌的15%,但每年全球约有25万人因其失去生命。这种肺癌通常与长期吸烟有关,已被认为是最具挑战的癌症之一,现有化疗方案疗效极为有限,急需新的有效疗法。

  • 全新研究揭秘,免疫治疗相关副作用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生存期的关...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已成为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重要利器。治疗虽然带来希望,但不可避免地伴随着免疫相关不良事件(irAE)。这些不良事件当中,有轻度和严重之分,而这些反应的严重程度是否与患者的总生存期(OS)存在联系?这是当前临床和科研领域非常关注的问题。

  • 帕尼单抗联合索托拉西布治疗KRAS突变肠癌总生存时间无显著差...

    对于结直肠癌来说,确诊之后的基因检测一般主要是KRAS、BRAF和PIK3CA基因突变,如果是这些基因发生了激活突变,那么结直肠癌的一线标准治疗就放弃了EGFR抗体药物西妥昔单抗或帕尼单抗,而是选择抗血管生成靶向药贝伐单抗联合化疗。这种治疗的安排原理是如果下游基因发生了激活突变,在上游信号通路用药是无意义的。

  • CD40L增强型TIL有望提升1倍癌症治疗效率,缩短一半生产...

    最近,美国FDA批准了首个针对实体瘤的过继细胞疗法(ACT),也就是治疗黑色素瘤的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疗法Amtagvi(lifileucel),初步的研究数据表明,这个疗法的总体缓解率大概为50%,持久完全缓解率为20%。最近的研究表明,肿瘤患者在接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后接受TIL疗法,治疗应答率为31.4%,完全缓解率为3.7%。根据目前的治疗指南,Amtagvi疗法应该是在黑色素瘤使用了PD-1治疗失败后使用,但是这个时候肿瘤浸润T细胞的功能可能受损,因此疗效就不一定那么好了。如果能想办法提高免疫治疗后产生TIL的数量和质量,那么就能增强治疗效果。

  • 奥希替尼与阿法替尼在非典型EGFR突变肺癌中的疗效大比拼!

    肺癌中,约有一部分患者存在“非典型”的EGFR基因突变,这些突变不包括大家熟悉的“经典突变”如L858R和外显子19缺失。这些非典型突变患者在治疗上更具挑战性,因为针对这些不同突变的靶向药物疗效存在较大差异。近期,美国12家医疗机构合作,对52位非典型EGFR突变的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mNSCLC)患者进行了一线治疗的生存分析,比较了两种常用的靶向药物:奥希替尼和阿法替尼,帮助患者和医生更好地理解适合自己的方案。

  • 化疗腹泻不再怕!预防与治疗全攻略来了

    化疗是很多癌症患者必须经历的治疗方式。虽然化疗主要用来攻击癌细胞,但它也会波及到一些正常细胞,特别是肠道内那些生长很快的细胞。当这些正常的肠道细胞受损后,就会影响到水分和营养的吸收,从而导致腹泻。

  • 肺癌患者放疗期间肺康复管理显著提升体能,减少严重肺炎发生!

    肺癌患者接受放射治疗时,肺部可能受到损伤,导致肺功能下降,临床症状加重,生活质量明显降低,预后也会受影响。尤其是那些肺功能本已受损的患者,在接受放疗时更容易出现这些问题。因此,如何安全有效地辅助肺癌患者,减轻放疗带来的肺损伤,成为临床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

  • 免疫相关副作用致停药后,肺癌患者仍享“长期控制”!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彻底改变了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治疗格局,给早期及晚期患者带来了显著生存获益。然而,这种通过激活免疫系统杀灭癌细胞的治疗,有时也会引发免疫相关不良事件(irAE),如肺炎、结肠炎、肝炎等,甚至导致治疗不得不停药。美国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的MarkAwad博士指出:“免疫疗法激活免疫系统目的是靶向癌细胞,但同时可能引发其他器官炎症。这让医生不得不权衡是否继续治疗,还是暂时或永久停止。”

  • RNase1驱动的ALK激活作为非突变型NSCLC的新型致癌...

    非小细胞肺癌(NSCLC)是肺癌的主要类型,靶向治疗已对携带EGFR、KRAS、ALK等常见致癌突变患者带来显著疗效。然而,约35%至50%的NSCLC患者不携带这些酪氨酸激酶突变或重排(即非突变型患者),他们难以从现有靶向药物中获益。因此,针对这部分患者开发新的致癌机制与治疗方法,成为肺癌治疗领域的重大挑战和热点。

  • 记录总数:15595 | 页数:97512345678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