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WHO 1级)是儿童常见的胶质瘤,中位诊断年龄为8岁。其是局限性肿瘤,常发生在小脑,表现为占位效应、梗阻性脑积水和颅内压增高的症状和体征。其他常见部位包括视路和中线结构(例如,下丘脑、丘脑、脑干、脊髓)。
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病因学中,MET基因被认定为关键的致癌驱动基因之一。它不仅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还是EGFR-TKI治疗后患者出现获得性耐药的常见机制。因此,MET基因已成为继EGFR、ALK之后,NSCLC治疗领域的重要分子靶点。近些年,针对肺癌的MET靶点研究取得了飞速进展,一系列创新的发现和治疗策略的出现,正为肺癌的精准诊疗描绘出一幅新的蓝图。因此,特邀请江苏省肿瘤医院史美祺教授、江苏省人民医院卢凯华教授以及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金陵医院吕镗烽教授针对MET异常NSCLC的诊断和治疗做深入的解读和探讨。
目前,由于免疫治疗药物在肾癌领域的表现,靶免联合方案已成为国外晚期肾细胞癌(RCC)一线治疗的标准方案。但是,由于我国缺乏获批相关适应症的免疫药物,国内晚期RCC的治疗受到了一定的局限。火炬照亮黑暗,黎明已经到来。基于RENOTORCH研究的突破性成果,2024年4月7日,特瑞普利单抗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批准,成为我国用于晚期RCC一线治疗的抗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药物。值此之际,特邀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周芳坚教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何志嵩教授和天津肿瘤医院姚欣教授,共同探讨特瑞普利单抗本次获批对中国晚期RCC诊疗实践的深远影响。
近期,一项关于中国慢性乙肝患者早期肝癌筛查的卫生经济学评价研究(以下简称“研究”)发表在《Journal of Comparative Effectiveness Research》杂志上。该研究通过搭建卫生经济学模型模拟患者队列,比较7种不同肝癌筛查策略的长期成本和效果,发现Elecsys GAAD联合US(超声)检测出的早期肝细胞癌(HCC)患者数量多、具有成本效果,可作为中国高危人群筛查方案。
随着免疫联合化疗在晚期食管癌一线治疗中标准地位的确立,免疫治疗在食管癌新辅助治疗中的探索如火如荼。2024 ASCO GI会议上,由李印教授牵头开展、全国24家中心共同参与的一项“卡瑞利珠单抗联合化疗对比化疗新辅助治疗可切除局晚期食管鳞癌(ESCC)”的全国多中心、随机、平行对照III期研究(ESCORT-NEO/NCCES01)成功入选新突破性研究(LBA),成为全球食管癌围术期免疫治疗III期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卡瑞利珠单抗+白蛋白紫杉醇+顺铂组(A组:卡瑞利珠单抗+nab-TP)和卡瑞利珠单抗+紫杉醇+顺铂组(B组:卡瑞利珠单抗+TP)pCR率均显著优于紫杉醇+顺铂组(C组:TP)(A组 vs C组,28.0% vs 4.7%,p<0.0001;B组 vs C组,15.4% vs 4.7%,p=0.0034),两组均达到了主要终点,且未增加手术风险,安全性良好。结果表明新辅助卡瑞利珠
来自安徽的苏阿姨,是该地区的CAR-T治疗受益者。苏阿姨在50岁那年进行了子宫双侧卵巢附件切除手术,术后的病理结果显示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之后几年,苏阿姨辗转了多家医院进行治疗,但效果均不理想,病情一直反反复复,但家人并没有就此放弃。
PI3Kδ抑制剂通过抑制PI3Kδ酶的活性,干扰淋巴细胞的增殖和生存而抑制肿瘤的生长,不仅为非霍奇金淋巴瘤带来了新的治疗药物和方案,还在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治疗中表现出治疗潜力。在近期举办的第50届欧洲血液与骨髓移植学会年会上,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新桥医院)张曦教授、宋清晓教授牵头开展的一项以GVHD小鼠为模型的研究,展示了PI3Kδ抑制剂的显著优势。
本周是中国第 30 个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世界卫生组织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的 Freddie Bray 领衔的团队,近期也在医学领域影响因子排名前列的期刊《临床医师癌症杂志》上,发布了新的癌症报告。
本周是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4月19日,国家卫健委医疗应急司司长郭燕红表示,我国基本建成国家、省、地市三级癌症综合防治网络,癌症发病率、死亡率的上升趋势得到初步遏制。
KRAS突变是人类肿瘤中常见的致癌突变之一,占RAS突变的85%左右。人类35%~49%的结直肠癌(CRC)和20%~30%的非小细胞肺癌均是KRAS基因突变驱动的。在KRAS G12C突变的研究中发现一个可靶向的半胱氨酸位点,靶向KRAS G12C的新药sotorasib、adagrasib相继开展了临床研究。在2024年美国癌症研究协会(AACR)年会上,adagrasib在CRC中的研究结果再次更新。
7月8日新版的《国家癌症状况年度报告》出炉,统计显示,自2001年到2018年,美国所有癌症的死亡率一直处于下降的状态,从1991年到2018年,美国所有的癌症死亡率下降了31%,下降多的主要是以下两种癌症。
关于癌症的治疗方法,一直都是临床研究热点。实现癌症的治愈,也是万千患者所期待的结果。就在前不久举办的美国癌症研究协会年会(AACR)上,诸多新型的癌症治疗方法让人眼前一亮。
随着诊疗水平的进步,晚期乳腺癌患者预后得到了显著改善,但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越到后线的患者发生脑转移的风险越高。其中HER2+晚期乳腺癌患者在疾病过程中脑转移的发生率在25%~50%,一旦发生脑转移,患者整体预后较差,中位生存期(OS)仅13个月。然而目前关于脑转移的药物治疗效果并不理想,化疗作为乳腺癌治疗的基础治疗方式,可单独使用或与其他治疗方式联合使用,起到快速控制病灶的作用。不过传统化疗药物由于其分子特性,不易透过血脑屏障,因此目前临床上仍亟需可以有效控制脑转移的新药或新的药物组合方案。
事实上,每分钟有 6 人被诊断为癌症,全国 35 至 39 岁年龄组的恶性肿瘤发病率为 87.07/10万,40 至 44 岁年龄组的恶性肿瘤发病率几乎翻了一番,达到 154.53/10万,恶性肿瘤占 50 岁以上人口总发病率的 80% 以上。
癌症是一个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预计全球发病率将随着人口老龄化而呈上升趋势。流行病学确定了饮食、营养和运动与一种或多种癌症风险之间存在关联,因此关于食物如何影响癌症预防、复发和存活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关注。
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基因融合阳性是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常见的驱动基因之一,随着靶向药物不断革新,ALK阳性NSCLC的靶向治疗呈现“三代同堂”之势。从晚期拓展到早期肺癌,ALK-TKI阿来替尼引领ALK阳性NSCLC治疗的全新格局。2024年4月11日,由广东省人民医院吴一龙教授牵头的ALINA研究荣登《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特别邀请吴一龙教授,分享ALINA研究的故事和研究结果,剖析辅助靶向治疗焦点问题及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