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非小细胞肺癌无需行系统性淋巴结清扫术
过去20年间,在探究小病灶肺癌中N0期状态的可靠预测因素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然而,一直未能得到测定肿瘤体积方法的清晰阐述,并且对于亚厘米肿瘤患者是否应系统性淋巴结清扫也仍然存在着争议。为此,我国上海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胸外科陈海泉教授与张扬博士等人进行了一项相关研究,该研究结果发表于2012年12月24日的《外科肿瘤学年鉴》(Annals of Surgical Oncology)杂志上。
共有243例周围型非小细胞小肺癌患者被纳入了该项研究,研究人员在对新鲜样本进行甲醛溶液固定之前进行了肿瘤体积测量,并将这些患者的淋巴结侵犯情况与临床病理学变量间的联系进行考察。并根据国际肺癌研究协会(IASLC)/美国胸科学会(ATS)/欧洲呼吸协会(ERS)最新发布的肺腺癌分类标准,对患者样本的腺癌组织学亚型进行分类。
研究人员发现,N1 与N2期淋巴结侵犯率分别为5.3%以及6.6 %。部分亚厘米肿瘤为N2 期(2/53, 3.8 %)。研究还发现,鳞状细胞癌、原位腺癌、微浸润腺癌、贴壁状为主的腺癌或浸润性粘液腺癌均无淋巴结转移。总体而言,该5类细胞占全部周围型小病灶非小细胞肺癌病例的34.6 %。
陈教授等人认为,尽管通过对肿瘤体积的精确测量发现,肿瘤体积并非N0期状态的可靠预测因素。然而,超过三分之一的周围型小病灶NSCLC仍可通过组织学分类,避免进行系统性淋巴结清扫术。
文章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http://www.ca39.com/2018/0920/116751.html
同类文章排行
- 30岁戒烟成功,因肺癌死亡的概率不到2%:有5种症状的人,快戒烟
- 国家癌症中心首次公布各省癌症高发地图
- 乳腺癌的治疗模式与发展
- 跨国药企牵手本土医药融合加速,礼来本土化创新之路行深致远
- 肿瘤患者如何降低感染风险?
- 肺癌放疗进展盘点
- PE-cfDNA检测EGFR敏感突变适用于临床实践
- 食管癌全程优化管理迎接免疫2.0时代!
- PSMA PET成像让前列腺癌无处遁形
- KEYNOTE-394:让最大限度延长中晚期肝癌的OS成为可能
最新资讯文章
您的浏览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