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一杯牛奶会导致肝癌风险上升?
近年来,关于牛奶是否与癌症有关的争论一直未停歇。一项新中国的研究引发了更多的关注,目前为止这个问题仍然没有定论。该研究在对超过50万名中国不同地区的成年人进行长达10.8年的随访研究后,发现摄入乳制品与肝癌、女性乳腺癌和总癌症的风险相关。这一关联在FDR校正后仍然显著,尤其对于肝癌和女性乳腺癌的风险增加。对于其他癌症类型的关联不明显。
本文将深入探讨牛奶与癌症之间的关系,以了解是否存在可靠的科学证据表明牛奶对癌症有害。
牛奶与癌症的三种假说
IGF-1假说:一种理论认为,牛奶中含有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可能会促进癌细胞生长。首先,IGF-1是一种与胰岛素相似的肽蛋白,由人体自然产生,对于人体和婴儿的合成代谢起着重要作用。牛奶中常见的IGF-1含量仅为2.45ng/mL,与人体每天产生的数量相比微不足道。而且FDA和世卫组织也未找到证据表明IGF-1是致癌因素。
图片源自网络,侵即删
酪蛋白假说:另一个理论认为,牛奶中的酪蛋白可能具有致癌性。这个理论建立在美国的“大鼠实验”上,大鼠在接触黄曲霉毒素的同时被喂以大豆蛋白或酪蛋白。结果显示,饮用酪蛋白的大鼠患肝癌的病例比食用大豆蛋白的大鼠多,从而认为酪蛋白是致癌物质。但该研究忽略了一个重要因素,即黄曲霉毒素本身就是强致癌物质。因此,这个实验不能直接证明酪蛋白是致癌物。
脂肪假说:还有一种假说认为,牛奶及乳制品中的脂肪含量较高,增加饱和脂肪摄入可能会增加乳腺癌风险。然而,乳制品与乳腺癌风险之间的关联可能主要是由饮食中不同营养素的相关性引起的。换句话说,那些摄入更多牛奶的人可能也摄入更多肉类和其他高脂食物,这可能增加了他们的肝癌和乳腺癌的风险。因此,无法明确是来自牛奶脂肪还是其他高脂食物导致了风险的增加。
研究存在的局限性
研究是否建立牛奶与癌症之间的明确关系时,必须考虑研究的局限性。这些包括:
数据仅涵盖了问卷调查中主要食物类别的摄入,未考虑总能量、具体营养素或特定乳制品的摄入。
对于一些较不常见的癌症部位(如前列腺癌),统计力量相对较低。
即使对于常见癌症类型,病例数量可能不足以得出可靠的结果。
结论
当前的科学研究尚不能明确建立牛奶与癌症之间的联系。问题仍然悬而未决,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此外,即使牛奶存在潜在的癌症风险,也必须考虑剂量因素。另外科学早已确定,只有剂量才能确定物质是否有毒性或致癌性,即使看似无害的食物(如白米饭)也是如此。牛奶作为一种重要的膳食组成部分,在饮食中的合理摄入仍然是健康生活的一部分。
对于消费者而言,应该理性看待这个问题,密切关注新的研究进展,不必因为当前的科学研究而改变饮食习惯。
文章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同类文章排行
- 每天一杯牛奶会导致肝癌风险上升?
- 新一代FGFR靶向药将改变胆管癌治疗格局
- 透过数据看疗效,一线联合策略强化选择
- ALK-1抑制剂与纳武利尤单抗联合治疗晚期肝细胞癌表现出良好的耐受性和活性
- monarchE研究5年数据出炉!CDK4/6抑制剂治疗早期乳腺癌疗效优势再扩大
- ESMO2023肝胆领域新疗法看点
- 惊!23岁姑娘确诊乳腺癌,医生:跟她这两个习惯有很大关系
- 治疗34个月肿瘤仍可持续缩小!靶向耐药患者也能获益,肺癌难治突变迎来新药!
- KRAS抑制剂是否真的有效?KRAS多个热点话题结果出炉
- 免疫力越强抗癌力越高?错!其实这个状态才是好!
最新资讯文章
您的浏览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