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K-和老年不良预后因素叠加,且看BV如何助力R/R ALCL患者化解难题
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LCL)是一种较为罕见的T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针对复发/难治性(R/R)的ALCL患者,维布妥昔单抗(BV)是近年来领域内涌现的新药之一,且进入医保后可及性大大提升。早期采用足疗程的BV治疗方案,有望帮助患者尽快达到深度缓解,从而改善长期预后。本文特邀宁波大学附属人民医院陆滢教授和陈冬教授分享一例BV方案二线治疗ALK-ALCL老年患者的诊治过程,并深入解析BV长周期治疗的应用潜力。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ALK-ALCL预后不佳,老年患者治疗受限
相比于ALK+ALCL,ALK-ALCL患者的整体预后不佳,在大多数研究中估计5年总生存(OS)率分别为38% vs 79%,一线化疗缓解后的5年无失败生存率(FFS)分别为36% vs 60%,二线治疗后复发进展的速度也更快(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ALK- ALCL,3.0 个月;ALK+ ALCL,5.2 个月)。
此外,年龄>60岁也是不良预后因素之一,老年患者由于合并症较多,难以耐受高强度化疗,因此治疗选择有限。本例ALK阴性ALCL老年患者治疗棘手,在制定治疗方案时需要综合考虑患者整体情况,平衡疗效和不良事件的风险。
新药带来希望,BV在R/R ALCL中的疗效和安全性俱佳
近年来,众多新药的引入为ALCL治疗带来了希望,包括BV、西达本胺、克唑替尼和普拉曲沙等药物。其中,BV在R/R ALCL中的疗效优势明显,一项SG-035-004临床研究纳入了58例R/R ALCL患者接受BV治疗。研究结果显示,整体患者客观缓解率(ORR)为86%, CR率高达57%,5年PFS率和5年OS率分别为39%和60%。其中38例获得CR的患者生存状况更好,5年PFS率和5年OS率分别为57%和79%,且中位缓解持续时间(DOR)尚未达到,表明患者缓解程度越深,DOR越长。
BV的早线应用有望带来更多获益,一项来自英国的真实世界研究纳入了127例R/R ALCL患者,结果显示,对比三或四线治疗接受BV治疗,二线接受BV治疗的患者生存明显改善(2年OS率:50.3% vs 29.7%,P=0.03)。因此,对于R/R ALCL,尽可能在二线使用BV方案治疗。
基于BV进入医保后,患者的经济负担减轻,药物可及性提高,使更多患者有机会接受BV治疗,并延长治疗周期以获得更好的疗效。对于未能通过前期治疗获得CR的患者,可以选择BV单药进行长期治疗,部分患者可能进一步达到深度缓解、增加后续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可能性。本例患者二线共接受了长达12次的BV治疗,最终取得CR的理想疗效,且治疗期间没有出现包括神经毒性在内的不良反应,提示延长周期的BV治疗有望带来深度缓解,值得进一步的探索。
规范诊疗是淋巴瘤治疗获得理想疗效的重要保障
对于外周T细胞淋巴瘤(PTCL)而言,由于其亚型众多且异质性强,诊断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实现精准诊断非常重要。病理检查是PTCL诊断的金标准,其中CD30是非常重要的指标。在治疗方面,早期应用这些新药如BV结合化疗,有望使更多患者受益。此外,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普及也能延长患者的PFS和OS,使原本预后不佳的患者获得良好疗效。
文章摘自网络,侵删
推荐阅读:
同类文章排行
- ALK-和老年不良预后因素叠加,且看BV如何助力R/R ALCL患者化解难题
- 贝林妥欧单抗已经成为MRD阴性ALL患者的一线巩固治疗药物!
- 呋喹替尼突破晚期胃癌二线治疗困局,FRUTIGA研究阳性结果荣登Nature Medicine
- 贝林妥欧单抗帮助混合表型急性白血病患者实现MRD阴性完全缓解
- 双特异性抗体为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提供新选择
- 朱焕玲教授谈慢性髓系白血病治疗的蓬勃发展
- 从TORCHLIGHT研究看特瑞普利单抗用于晚期TNBC患者的价值
- NSCLC一线及后线治疗中第三代EGFR-TKI的耐药机制及其治疗选择
- 杨文钰教授谈儿童血液肿瘤领域新进展与未来趋势
- 维迪西妥单抗乳腺癌研究发表于肿瘤学顶刊《癌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