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癌症病人中有超过一半经历疼痛,转移或终末期病人癌痛发生率更高,有38.0%的癌痛病人正在经历中重度疼痛。
2月4日是2023年世界癌症日,由国际抗癌联盟(UICC)于2000年发起,目的是提高人们对癌症的认识,鼓励人们预防、发现和治疗癌症,减少因癌症引起的疾病和死亡。随着医学诊疗水平的提升,癌症已不再是人们眼中的“绝症”,正确认识癌症,科学防癌成为日常,带癌生存也成为了现实。
胆管癌(CCA)是一种原发性肝癌,始于肝内小胆管和胆总管的下端;包括肝内小胆管、左右肝管、肝总管、胆总管及胆管末端。虽然胆管癌被认为是罕见癌种,但在世界范围内,它仍然是第二大最常见的原发性肝癌,很难进行准确和早期诊断。
乳腺癌是女性第一位高发的恶性肿瘤,分型而治的概念早已深入人心且不断发展。近年来抗体偶联药物(ADC)在国内外的研发日渐火热,为乳腺癌精准治疗注入活力。其中,人滋养细胞表面糖蛋白抗原2(Trop-2)由于在乳腺癌细胞的广泛高表达,为靶向治疗全面覆盖乳腺癌提供了可能。全球首个Trop2ADC戈沙妥珠单抗(Sacituzumabgovitecan,Trodelvy,SG)作为实体肿瘤治疗“新星”也备受关注。
在调强放疗(IMRT)和紫杉醇的基础上加用培唑帕尼是否能改善未分化甲状腺癌患者的总生存期(OS)?
小细胞肺癌恶性度高,能治好吗? 山东省肿瘤医院胸部放疗四病区主任孟祥姣,为我们分享了一个近期的成功案例!预祝各位觅友2023年抗癌都能迎来好消息!
早期肺癌患者多数能够手术,也就是说治愈率比较高,而有些觅友看到这里就会担心了,那我是中晚期肺癌甚至晚期肺癌该怎么办呢?
近日,国家医保局发布新版《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22年版)》(以下简称医保目录),并于2023年3月1日起正式实施。其中MET抑制剂沃瑞沙?(赛沃替尼)被列入《医保目录》,它是此次通过医保谈判唯一*成功列入国家医保目录的MET靶向药物。
2023开年喜讯!MET抑制剂沃瑞沙?(赛沃替尼)被列入《医保目录》,新医保将于3月1日开始执行。
很多肿瘤患者的食谱中都会出现海参,大家普遍认为海参是个好东西,毕竟中医《本草纲目》认为海参是滋补好物,同时它还属于“山珍海味”。
在最新发布的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CCN)乳腺癌指南2023年V1版中,泛HE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来那替尼(neratinib,Nerlynx)成功拓展能力圈:用于治疗HER2阴性转移性乳腺癌患者,无论雌激素受体(ER)状态如何,通过肿瘤组织或循环肿瘤DNA的下一代测序检测到HER2基因激活突变。
从同类首创药物伊布替尼(ibrutinib)开始,布鲁顿酪氨酸激酶(BTK)抑制剂的开发使b细胞恶性肿瘤的治疗得到了显著改善。随后,更高选择性的第二代BTK抑制剂(包括阿卡替尼、扎布替尼、替拉替尼和奥布替尼)被开发出来,主要目的是减少脱靶毒性。近年来,包括非共价BTK抑制剂pirtobrutinib和nemtabrutinib在内的第三代药物已进入后期临床开发阶段。BTK抑制剂在一系列b细胞恶性肿瘤中显示出强大的活性,包括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淋巴瘤、套细胞淋巴瘤、Waldenstr?m的巨球蛋白血症和边缘区淋巴瘤。这些药物具有可接受的耐受性,不良事件通常可以通过调整剂量来控制。本文将带领大家总结支持BTK抑制剂在b细胞恶性肿瘤治疗中的作用的证据,并对未来BTKi抑制剂免疫治疗作出展望。
根据发表在《AdvancedScience》上的一项新研究,一种新的纳米等离子体传感技术可以更好地检测胆管癌(CCA)并有助于疾病的早期诊断。
在中国,肺癌发病率位居恶性肿瘤首位,其中晚期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阳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因靶向治疗带来的持久病情控制和长期生存而备受关注。虽然ALK突变仅存在于大约5%的NSCLC病例中[1],却是不容忽视的一类人群。晚期ALK阳性NSCLC发病趋势更年轻化,患者接受ALK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治疗后获益更多。
2023年美国肿瘤学会胃肠道肿瘤研讨会(ASCOGI)于当地时间1月19日至21日以线上结合线下的形式召开,作为一年一度全球瞩目的消化道领域重磅国际学术会议,包含了全消化道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其中胰腺癌领域的多项研究进展为我们带来诸多启示。
化疗与手术治疗、放疗并称为抗肿瘤治疗“三驾马车”,随着近些年肿瘤药物的不断发展,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的出现让肿瘤患者可选的抗肿瘤治疗手段越来越多,即便如此,化疗仍在肿瘤治疗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需要注意的是,化疗往往会为患者带来诸多不良反应,其中骨髓抑制便是化疗常见的血液学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