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患者已经逐渐接受了耐药之后进行二次活检的做法,这是因为肿瘤细胞是非常聪明的,我们采用干预手段,初治的时候会杀伤一大部分肿瘤细胞,但会留下一些耐药的细胞,这些细胞相比治疗前已经发生了改变,因此,就需要二次活检来确认产生耐药的机制是什么,从而制定出合理的治疗方案。
晚期肺癌患者常常会出现一些并发症,这些并发症会对患者造成一定的伤害,甚至可能会降低患者的生存质量及生存期。因此,打败你的可能不是癌细胞,而是并发症。可见,肺癌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成为肺癌患者综合治疗的重要部分,科普君在之前推送过的文章中就提到过肺癌出现的几类并发症和预防方法,希望看到文章的觅友们能提前预防,尽早发现。
有的觅友到医院进行复查,一看到病理报告上出现“脉管癌栓阳性”的字眼,心就揪了起来。 “脉管癌栓是啥?” “我也不懂!” 癌栓癌栓,又是癌又是栓的,脉管癌栓究竟是个什么东西,还是它根本就不是个东西?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发生在身体的交通堵塞
PD-(L)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并非万能!治疗无效患者并不鲜见
非小细胞肺癌(NSCLC)诊疗可谓发展迅猛,日新月异。跟进前沿动态、兼具权威,NCCN指南已经成为全球医患共同关注的热点,也是NSCLC治疗的风向标。NCCN 非小细胞肺癌指南在2021年已经更新至第五版。都有哪些更新要点?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在化疗时代,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预后较差,全球范围内患者的5年生存率都处于较低的水平。近年来,肿瘤免疫疗法的出现彻底改变了沿袭多年的传统治疗模式。随着对免疫检查点相关机制的深入研究及其抑制剂的开发应用,肺癌的免疫治疗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新时代。
觅友们是否也曾有这样的疑虑:在治疗后,身体某些部位突发疼痛,究竟是什么原因产生的呢?其实,产生疼痛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手术或化疗后伴随而来的痛感,也可能是肿瘤复发的标志......
烈阳高照,气温上升,水果店里摆上了对半切开的西瓜,红瓤绿皮,令人一见口舌生津,暑气全消。 肿瘤患者应该多吃新鲜的瓜果蔬菜,但不少患友会担心:
今日,PD-1抑制剂联合方案一线治疗晚期肝癌的III期ORIENT-32研究荣登顶级期刊杂志《柳叶刀》。这也是全球首个达到主要研究终点的肝癌一线III期研究。
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而言,当你基因检测发现EGFR、ALK等驱动基因阴性时,意味着你可能无法从靶向治疗中获益,幸运的是,免疫治疗为你打开一扇窗。目前已经有多款PD-1/PD-L1单抗以及联合方案获批用于治疗刚确诊的肺癌患者。在众多药物以及方案中,究竟如何选?化疗可否去掉?PD-1还是PD-L1单抗更好?希望今天文中提到的免疫加减法,能够疏解您心头的问号,助您免疫之路乘风破浪!
近日,NatureReviewsDrugDiscovery发表了题为《Theclinicalpipelineforcancercelltherapies》的研究报告,就目前全球癌症细胞治疗研发管线、临床试验以及真实世界数据进行了分析。
恶心、呕吐是癌症患者在使用药物治疗后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有不少患者在后台给科普君留言,医生让他吃抗精神病药物奥氮平来缓解呕吐,这让他很是困惑,医生是不是开错药了?
手术切除对少数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有潜在治愈作用,但仍有大约40%的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在第一年内复发[1]。
2021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于6月4日至8日在线上召开,作为肿瘤学界内影响力最大的国际肿瘤会议之一,吸引了众多肿瘤专家学者的目光。本次2021ASCO鼻咽癌专场,医学界肿瘤频道联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邀请到了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胡超苏教授、应红梅教授、周鑫博士、区晓敏博士和许婷婷博士,为我们解读2021 ASCO鼻咽癌领域的几项重要研究。
临床研究中,晚期肺癌患者接受免疫治疗的时间通常是2年(35周期),2年后患者停止治疗。 停止治疗后,有多少患者会复发? 复发后再次接受免疫治疗是否有效? 具体疗效如何?
随着DS-8201、Trodelvy等的陆续成功,ADC掀起了新一轮热潮。在本次的ASCO 2021大会上陆续报道了4款ADC新药在乳腺癌上的研究,HER2阳性、TNBC均有涉及,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