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季节轮替,感受最深的就是癌症患者。我们健康人都被冻得瑟瑟发抖,更何况癌症患者呢!癌症患者本来就重病在身,如何才能愉快地度过寒冬,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在觅健APP上输入关键词“疼痛”进行搜索时我们发现,疼痛,是觅友们始终关心并且需要迫切解决的一大难题。对于晚期转移性肺癌患者来说,疼痛是压垮患者和患者家属的一根稻草。
2019年4月19日,FDA批准了帕博利珠单抗(K药)与阿西替尼构成的组合疗法,作为一线疗法治疗晚期肾细胞癌(RCC)患者。
肿瘤的发展及治疗手段对机体的影响均会产生系统的功能障碍,如淋巴水肿、深部静脉血栓、脊髓损伤等。这些后遗症不仅给患者造成身体上的痛苦,在精神上也打击着患者,此外过大的精神压力进一步加重了系统功能的紊乱。如此形成一个会形成恶性循环,严重地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
癌性疲劳,又称CRF,是觅友抗癌路上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疲乏无力——这个看似无关痛痒的词,只有经历过的人才懂得其中的“痛”。那种腿脚酸软、浑身没劲儿,感觉整个身体往下沉的无力感,是另一种“濒死”体验,只有肿瘤患者才有切身体会。
患病的躯体在医生的眼里就像一个机器,人体器官就像机器的零件,坏了就切除,再更换一个新的零件。但人怎么可能是机器,面对疾病,每一个患者都曾经或者正在挣扎、焦虑、恐惧、无助。
免疫治疗药物在中国上市以来,惠及了越来越多的中国患者。免疫治疗将晚期肺癌患者的5年生存期从5%提高到16%左右,这些令人振奋的进展,使得肿瘤治疗迎来了新时代。
肺癌的康复,是一个长期持久的过程,既需要患者的坚持和耐心,又需要有一定的科学素养和医学常识,这其实并不容易。如果康复期因为无知而导致疾病恶化,实在令人可惜!以下是康复期应该避免的6类行为:
据统计,癌症患者中营养不良的发生率高达40%-80%;且有20%的癌患因为营养不良而回天乏术。所以越来越多的病友意识到营养支持对身体的重要性,知道在意识到自己体力跟不上,营养紧缺,就要补充营养。
火锅不仅是美食,其丰富的饮食文化内涵更是为人们在品尝时倍添雅趣。尤其在春节这个其乐融融的日子里,家人围在热气腾腾的火锅炉边上,把臂共话,更彰显了大团圆这一中国传统文化[1]。
春节期间,各种饭局接踵而来, 香肠腊肉红烧肉整起, 汽水饮料啤酒倒起, 在家人朋友愉快的欢聚气氛中吃吃喝喝。
与其他癌症相比,肺癌像一个“潜伏的杀手”,大部分患者被诊断患有肺癌时,往往已到了晚期,癌细胞已经扩散到了身体的其他部位,在这一阶段才接受治疗,只有不到5%的患者能够活过5年。
过去已有大量研究表明,男性比女性更容易患癌症,但是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什么呢?巴塞罗那全球健康研究所(ISGlobal)的研究人员带来的一项新研究提出,“罪魁祸首”可能是决定性别的Y染色体某些基因功能丧失。这一结果近日发表在《Journal of the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上。
罗氏(Roche)近日宣布,已完成向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提交一份补充生物制品许可申请(sBLA),该申请涉及抗PD-L1疗法Tecentriq(特善奇,通用名:atezolizumab,阿
据癌症统计数据(2020年)显示,癌症患者的死亡率从1991年到2017年下降了29%,其中包括从2016-2017年下降的2.2%,这是有史以来单年度癌症死亡率下降幅度最大的一次。
据癌症统计数据(2020年)显示,癌症患者的死亡率从1991年到2017年下降了29%,其中包括从2016-2017年下降的2.2%,这是有史以来单年度癌症死亡率下降幅度最大的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