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白血病治疗领域传来好消息!中国国家药监局(NMPA)官网最新公示,安斯泰来(Astellas)的富马酸吉瑞替尼片(Xospata,gilteritinib)在中国获批上市,本次获批的适应症为:用于治疗携带FLT3突变的复发性或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成人患者。
在BROCADE3试验(NCT02163694)中,在卡铂/紫杉醇中添加聚(ADP-核糖)聚合酶(PARP)抑制剂veliparib改善了晚期HER2阴性、胚系BRCA1/2突变乳腺癌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HR0.71,95%CI0.57-0.88;P=0.002)。其中有一队列患者在进展前停用卡铂和紫杉醇,并继续接受veliparib/安慰剂维持单药治疗,直至进展,本次报告了该队列的分析。研究结果显示:veliparib单药维持治疗具有可耐受的安全性特征,联合化疗后可延长PFS。
2021年11月27日,纳武利尤单抗晚期胃癌一线治疗适应症上市会正式召开!多位消化道领域专家齐聚线上,见证纳武利尤单抗带来“全面获益”!
ALK融合能够得名“钻石突变”,一方面是因为突变频率较低,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仅占约5%;另一方面就是治疗价值很高,携带ALK融合的晚期NSCLC患者,一线使用阿来替尼等二代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类靶向药,有望实现长期生存。
罕见靶点通常是指发生率<5%的靶点[1],同时其必须为肿瘤的驱动基因。在肺癌领域,目前已经确定的罕见靶点包括ROS1融合基因、BRAFV600E突变、RET融合基因、MET14号外显子跳跃突变、NTRK融合基因、EGFR20号外显子插入突变等。
2021年9月21日,国际权威杂志JournaloftheNationalCancerCenter发布了一篇由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病理科应建明教授牵头,病理科李文斌教授为第一作者,联合肿瘤内科王洁、王志杰教授、河南省肿瘤医院马杰教授、上海复旦肿瘤医院周晓燕教授、北京协和医院梁智勇教授等国内权威专家制定的《NSCLCALK基因融合检测临床实践指南》,“医学界肿瘤频道”现对该指南中的关键内容予以解读。
11月30日,济民可信宣布,旗下子公司济煜医药与沪亚生物就KRAS抑制剂JMKX1899达成一项独家许可协议。基于公开的专利说明书,推测靶点具体为KRASG12C。
2021年12月1日,新加坡国立大学癌症研究所(NCIS)和MiNATherapeutics联合宣布,MiNA的小激活RNA疗法MTL-CEBPA,联合标准治疗atezolizumab和贝伐珠单抗(bevacizumab),一线治疗晚期肝细胞癌(HCC)患者的1期临床试验已完成首例患者给药。Atezolizumab是一款PD-L1抑制剂,与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抗体贝伐珠单抗构成的治疗组合是FDA批准的首个肝癌一线免疫疗法。
全球范围内,前列腺癌已成为男性第二大常见恶性肿瘤,也是男性癌症相关死亡的第五大常见原因。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前列腺癌新发病例数为141万例,死亡人数约38万。具体到我国,新发病例超11万人,死亡人数超5万人,前列腺癌防治形势十分严峻。
尽管过去几年肿瘤治疗取得了巨大进展,尤其是以检查点抑制剂为代表的免疫疗法,但癌症仍然是一个令人生畏的全球健康挑战,仍迫切需要开发新的靶点和治疗方法。
12月1日,CDE官网显示,恒瑞医药卡瑞利珠单抗+法米替尼+SHR1802联合疗法获批临床,用于晚期实体瘤。
12月1日,东曜药业宣布,其自主研发的贝伐珠单抗注射液TAB008(商品名:朴欣汀,拟用英文Pusintin)获得国家药监局(NMPA)上市批准,用于治疗晚期、转移性或者复发性非鳞状非小细胞肺癌和转移性结直肠癌。这是是东曜药业首个获批上市的抗体药。
ALK融合能够得名“钻石突变”,一方面是因为突变频率较低,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仅占约5%;另一方面就是治疗价值很高,携带ALK融合的晚期NSCLC患者,一线使用阿来替尼等二代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类靶向药,有望实现长期生存。
免疫治疗药物并不直接杀伤癌细胞,其作用对象是免疫细胞,通过阻断免疫抑制信号,来激发或调动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动员免疫细胞进行抗癌。在此过程中也有可能调动不针对癌细胞的免疫反应而攻击正常细胞,就会对正常的组织、器官产生影响,引发免疫相关性炎症。免疫相关性肝损伤的发生原理就是如此,由于"敌我不分" ,免疫细胞把部分正常肝细胞也消灭了。
大约15%的白种人和近50%的亚洲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存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EGFR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s)可改善EGFR突变型晚期NSCLC患者的预后。目前已获批1代、2代及3代EGFR靶向药物对EGFR外显子20插入突变(EGFR 20ins)疗效有限。几项临床前数据提示三代EGFR-TKI奥希替尼对 EGFR 20ins的NSCLC具有潜在疗效,然而,尚未在前瞻性临床试验中得到很好的评估。近日,lung cancer一项前瞻性、单臂、多中心、开放标签、非随机 I/II 期研究,以评估奥希替尼对EGFR20ins 阳性 NSCLC 的疗效。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已越来越多地用于多种类型的癌症治疗,并已证实对肝细胞癌(HCC)有效。IMbrave150试验表明,与索拉非尼相比,阿替利珠单抗联合贝伐珠单抗(T+A)在晚期转移性或不可切除的HCC中取得了显著的无进展生存和总生存。根据这项临床研究的结果,晚期HCC的一线全身治疗已转向“T+A”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