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科学家们通过大量研究发现了多种生物标志物或与人类癌症有关,本文中,小编整理了多篇文章,共同聚焦与癌症相关的新型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1】Sci Rep:识别出用于开发尿液检测技术的新型潜在胆管癌生物标志物 doi:10.1038/s41598-021-00530-0
在澳大利亚干燥的荒漠中存在着一类特殊的植物,其中较小的类似低矮灌木,最大的也不过只是小树的外形。这些植物也因为生存环境多沙而被称作喜沙木属(Eremophilas),也有些人会更直接地用荒漠木来称呼它们。
补充天然孕激素或人工合成孕激素,是预防自发性早产的一种常用治疗策略。17-OHPC(己酸17-羟黄体酮)是一种人工合成孕激素,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常用,直到今天仍被用于早产预防。
日前,默沙东(MSD)开发的缺氧诱导因子抑制剂belzutifan,治疗与von Hippel-Lindau(VHL)疾病相关肾细胞癌患者的2期临床试验结果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发布。试验结果显示,belzutifan达到98%的疾病控制率,在接受治疗24个月时,患者的无进展生存率为96%。
EGFR-TKI是晚期NSCLC的重要治疗方式。其中,以奥希替尼为代表的三代EGFR-TKI同时靶向EGFR敏感突变和T790M耐药突变,并对CNS病灶疗效确切,临床应用不断增加。目前,奥希替尼已获批用于EGFR突变阳性晚期NSCLC的一线/二线治疗,以及EGFR突变阳性NSCLC的术后辅助治疗。 国产三代EGFR-TKI阿美替尼和伏美替尼也已获NMPA批准。尽管三代EGFR-TKI取得了瞩目的临床疗效,但大部分患者仍会在一年左右出现耐药,耐药后的治疗一直是临床上的难点。
今日,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CDE)最新公示,百济神州申报的富马酸BGB-10188胶囊获得两项临床试验默示许可,拟开发用于治疗晚期恶性肿瘤。 据悉,BGB-10188是一种高选择性PI3Kδ抑制剂,它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和卓越的体内抗肿瘤活性。
环状rna (circRNAs)在肿瘤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在这里,作者研究了 circ-NOL10(一种在乳腺癌中被高度抑制的 circRNA)的机制和临床意义。随后,作者还发现了调控circ-NOL10的rna结合蛋白(RBPs)。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预测调控rbp以及circ-NOL10下游microRNAs (miRNAs)和mRNA靶点。采用RNA免疫沉淀、荧光素酶实验、荧光原位杂交、细胞增殖、创面愈合、基质细胞侵袭、细胞凋亡实验和异种移植模型,研究了circ-NOL10在体内外的作用和机制。
白细胞介素(IL)-6诱导的肿瘤进展是通过诱导抗凋亡和增殖基因来实现的。然而,其他机制,如IL-6对环状RNA(CircRNAs)的调节是否也有助于肿瘤的发展,目前尚不清楚。采用高通量RNA-seq技术鉴定IL-6刺激下肝内胆管癌细胞(ICC)差异表达的CircRNA。CircRNA GGNBP2(源自GGNBP2基因,称为cGGNBP2)通过IL-6处理以时间和浓度依赖的方式上调。CGGNBP2的生物发生受RNA结合蛋白DHX9调控,DHX9还受IL-6介导。
恶性肿瘤是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重大疾病,因其发病机制复杂、早期诊断筛查技术少及缺乏有效的肿瘤早期诊断标志物,绝大数患者就诊时已处于肿瘤的晚期阶段。目前,肿瘤学研究多基于晚期肿瘤组织的临床分析与肿瘤细胞系的研究,对恶性肿瘤发生发展及演变机制的研究较少。因此,研究肿瘤的早期发现与诊断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意义与临床价值。
在单细胞分辨率下进行基于常微分方程的凋亡敏感性建模,并生成肿瘤内部和肿瘤内部凋亡敏感性异质性图谱。单细胞分辨率系统建模发现,与免疫细胞和基质细胞相比,癌细胞对线粒体通透性和执行者半胱天冬酶激活的敏感性增强,但显示出显著的肿瘤间和肿瘤内异质性。
癌症,一直是当今社会面临的最严峻的问题之一,自从2018年癌症的免疫疗法获得诺贝尔奖以来,有关人体自身免疫对抗癌症的临床研究越来越多,但是收效并没有达到预期。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免疫系统的作用机制还没有完全搞清楚,进而限制了免疫疗法的应用和发展。因此,研究并阐明癌细胞如何逃避免疫系统的“追杀”是寻找下一代癌症免疫疗法的关键一步。
2021年11月24日,和黄医药(HUTCHMED)与阿斯利康(AstraZeneca)宣布已在中国启动一项3期临床试验。该试验将在伴有EGFR和MET突变或异常、接受EGFR抑制剂治疗后复发的肺癌患者中开展,旨在评估高选择性的强效口服间质上皮转化因子(MET)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沃瑞沙(Orpathys),与阿斯利康的第三代不可逆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TKI泰瑞沙(Tagrisso)联用的疗效与安全性。试验已于2021年11月22日完成首例患者给药。
在过去的二十年中,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越来越多的驱动基因(发生率与吸烟、种族、年龄等因素相关)被发现和证实与NSCLC的发生和发展有关。
抗体,是免疫系统识别和抵抗病毒、细菌等病原体的重要武器。自然界潜在的病原体多得数不清,要有效地清除感染,B细胞就得见招拆招,生产出多种多样不同的抗体分子。科学家们早就发现,B细胞编码抗体的基因不能一成不变,有时需要DNA序列发生改变。
11月25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奥雷巴替尼(商品名:耐立克)上市,用于治疗TKI耐药后并伴有T315I突变的慢性期或加速期的成年慢性髓细胞白血病(CML)患者。
11月25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了皮下注射PD-L1抗体恩沃利单抗用于标准治疗失败的MSI-H/dMMR晚期结直肠癌、胃癌及其它实体瘤。 该产品由思路迪医药、康宁杰瑞制药与先声药业三方共同合作开发,是目前全球首个获批的皮下注射给药的PD-(L)1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