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材于2021年3月获得了Remitoro的生产和销售许可。据日本厚生劳动省(MHLW)的一项调查,估计日本PTCL患者不到6000人,CTCL患者不到4000人,这些疾病可能预后不良或难以治疗。因此,这些疾病仍有极高的医疗需求得不到满足。
百时美施贵宝(BMS)近日公布了来自CheckMate-067试验的6.5年数据。这是一项随机、双盲3期临床试验,在先前没有接受过治疗的晚期黑色素瘤患者中开展,评估了抗PD-1疗法Opdivo(欧狄沃,通用名:nivolumab,纳武利尤单抗)联合抗CTLA-4疗法Yervoy(ipilimumab,易普利姆玛)、Opdivo单药疗法、Yervoy单药疗法用于一线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
--在扩大试验入组标准纳入适用一线标准疗法的患者后,受试初治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客观缓解率(ORR)达到88%,且尚未达到中位缓解持续时间(mDOR) --在既往已接受过度预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和甲状腺癌以外的其他RET融合肿瘤患者中,ORR达到53% 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是全球规模最大、学术水平最高、最具权威性的临床肿瘤会议,众多国际前沿和备受关注的临床肿瘤学科研成果和临床数据在这个会议上亮相。2021年ASCO将在2021年6月4日-8日以线上虚拟会议形式召开。日前,
百时美施贵宝公布了随机双盲3期临床试验CheckMate-067新的6.5年数据,结果显示:一线治疗晚期黑色素瘤方面,与Opdivo单药治疗及Yervoy单药治疗相比,Opdivo+Yervoy联合治疗持续改善生存,近一半的患者在随访6.5年时仍然存活。相比之下,在十年前,诊断为转移性黑色素瘤的患者,平均预期寿命仅为6个月,不到10%的患者存活超过5年。
5月19日,CDE官网显示Epizyme公司Tazemetostat(他折司他)临床申请已获国家药监局受理,是国内第3家申报临床的EZH2抑制剂。 多梳抑制复合物2(PRC2)由三个核心亚基EZH2、EED和SUZ12以及许多辅助蛋白组成。它是催化组蛋白3第27位赖氨酸(H3K27)的甲基化关键酶蛋白复合物,H3K27的甲基化会导致抑癌基因的转录沉默,使得肿瘤细胞生长。
基于ctDNA的MRD监测是目前早中期肿瘤精准治疗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该技术相比于传统的影像学和肿瘤标志物检测具有高灵敏度、便捷、低风险等优势,但目前仍缺少大型临床研究的验证证据。
5月19日晚间,百济神州宣布,美国FDA已受理其布鲁顿氏酪氨酸激酶(BTK)抑制剂泽布替尼(zanubrutinib)用于治疗先前接受过至少一项CD20导向疗法的成年边缘区淋巴瘤(MZL)患者的新适应症上市申请,并授予其优先审评资格。处方药申报者付费法案(PDUFA)日期为2021年9月19日。
日前,据外媒报道,BMS在5月19日宣布了2/3 RELATIVITY-047研究的结果,研究结果表明LAG-3阻断抗体Relatlimab和Nivolumab的固定剂量组合作为单次输液,在既往未治疗的转移性或不可切除的黑色素瘤患者中,与单用Nivolumab相比,显示了具有统计学意义和临床意义的无进展生存期(PFS)获益。
近期,Keytruda在一个亚组患者群体中争取到了早期胜利。根据2021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会议上公布的一份摘要:在新诊断的HER2阳性胃癌或胃食管交界癌患者中开展的3期KEYNOTE-811研究结果显示,与标准护理方案(赫赛汀+化疗)相比,Keytruda+赫赛汀+化疗方案具有非常显著的疗效:总缓解率更高、缓解持续时间更长。
近日,卫材公布了2020财年(2020年4月1日-2021年3月31日)业绩:总营收6459亿日元,同比下降7.1%,其中制药业务收入5861亿日元,同比增加1.5%。 日本制药业务下降,中美欧保持增长 从地区看,日本、美国和中国制药业务收入排名前三,不过日本收入较2019年有所下降。
5月19日,华大基因发公告称其控股子公司华大数极生物科技(深圳)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大数极)的一项肠癌辅助诊断产品于近日获得了欧盟CE准入资质。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的两名分子生物学家Okay Saydam和Nurten Saydam发现肿瘤中的一些细胞以其他细胞为食,帮助它们生存并可能转移。他们表示,当一种称为Ku的DNA修复蛋白复合物在癌细胞中失效时就会发生这种情况,这种蛋白复合物缺乏会杀死这些细胞,除非它们入侵邻近的肿瘤细胞并获取细胞质材料。他们指出,据
5月18日,CDE官网显示,默沙东MK-1026片临床申请获国家药监局受理,是国内第3款申报临床的BTK-C481S抑制剂。 目前临床上已有多款BTK小分子抑制剂成功应用于B细胞淋巴瘤的治疗,现有上市BTK抑制剂主要是通过与BTK活性位点的半胱氨酸残基形成共价键产生酶抑制作用,然而共价结合易产生耐药突变,成为临床治疗中的一大问题。C481S突变是第一代不可逆BTK抑制剂已知的耐药机制。
5月10日,清华大学陈晓媛研究员团队在Nature Reviews Drug Discovery杂志(IF=64.797)上发表了一篇题为《Characteristics of expedited programmes for cancer drug approval in China》的文章,对中国2016-2020年批准的肿瘤药物进行了汇总分析,着重讨论了中国药政改革中实施的一系列加速审评政策对肿瘤药物审评历程的影响。
顶尖学术期刊《自然》上,近日发表的一篇研究论文为新的抗癌疗法指出了方向。来自美国德克萨斯大学MD安德森癌症中心的科研团队发现了专门保护细胞线粒体的一套抗氧化系统,可以对抗细胞的特殊死亡过程——铁死亡。基于对这一机制的理解,研究人员通过临床前研究表明,靶向该系统的抑制剂可以促进癌细胞死亡,抑制肿瘤生长,有望开发为强大的抗癌药物。
众所周知,胰腺癌的治疗很困难,因为肿瘤周围有密集的纤维化组织,这些组织就像一个“堡垒”,阻碍了化疗药物的递送。过去40年来,胰腺癌的生存率几乎没有改善,如果不立即采取行动,预计到2025年,它将成为世界第二大癌症杀手。 近期,新南威尔士大学的医学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方法,既能打击胰腺癌细胞,又能破坏那些阻碍治疗有效进行的细胞。他们的临床前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