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菌群影响抗肿瘤疗效又一力证,NCT02778685研究新结果一览
2024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于5月31日-6月4日在芝加哥盛大召开,作为全球最有影响力的临床肿瘤学会议之一,ASCO年会每年都汇集了众多世界一流的肿瘤学专家,共同探讨当前国际最前沿的研究发现和临床试验成果。
研究背景
临床前数据显示,CDK4/6抑制剂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之间存在协同作用,基于此,研究者开展了一项I/II期研究,旨在评估哌柏西利、帕博利珠单抗和内分泌治疗(ET)在HR+/HER2-转移性乳腺癌(MBC)患者中的疗效。鉴于已有证据表明,ICI疗效与多种癌症中的肠道微生物组组成有关,本研究试图确定该生物标志物能否区分不同的治疗应答者。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研究方法
研究主要纳入IV期HR+/HER2-MBC患者,并给予哌柏西利、帕博利珠单抗和ET治疗。队列1招募疾病稳定且已接受哌柏西利+ET治疗至少6个月的患者。队列2和3在一线治疗(1L)环境中招募患者。研究的主要终点是客观缓解率(ORR);次要终点包括无进展生存期(PFS)、总生存期(OS)和安全性,并评估肠道微生物组与治疗响应之间的关联。
研究结果
在2017年3月至2022年5月期间,共40例患者入组,分别分配至队列1(4例)、队列2(19例)和队列3(17例)。性别分布上,39例为女性,1例为男性。中位年龄为51岁(范围39-75岁)。队列1、2和3的ORR分别为50%(2/4)、58%(11/19)和76%(13/17)。队列2和3的中位PFS(1L治疗)为25个月(95% CI 21-未达到)。在中位随访35个月时,全人群OS率为76%(95% CI 0.60-0.96)。
所有队列中常见的3/4级不良事件(AE)包括中性粒细胞减少(83%)、白细胞减少(56%)、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13%)、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13%)和血小板减少(10%)。
肠道微生物谱分析(总人群 N=24;队列2 N=7,队列3 N=17)显示,多个物种在应答者中丰度较高(p < 0.05),这些物种主要属于Lachnospiraceae、Ruminococcaceae和Rikenellaceae科。几种代谢途径在应答者中富集(p < 0.05),包括与脂肪酸生物合成和三羧酸(TCA)循环相关途径。
研究结论
在1L治疗环境中,与哌柏西利+ET方案相比,在HR+/HER2-MBC患者中联合帕博利珠单抗显示出更高的响应率。特定的肠道微生物特征与治疗反应相关,且与其他肿瘤类型中与ICI治疗响应相关的细菌分类群相似。富集的代谢途径可能会生成具有免疫调节作用的微生物群衍生代谢物。结果表明,肠道微生物组可能与MBC对ICI联合治疗的响应有关,值得进一步研究。
文章摘自网络,侵删
推荐阅读:
同类文章排行
- 肠道菌群影响抗肿瘤疗效又一力证,NCT02778685研究新结果一览
- ICTAN研究及NSCLC术后辅助治疗决策
- 阿得贝利单抗联合化疗治疗免疫经治晚期胃癌的疗效初探
- CD7 CAR-T细胞桥接清髓性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CAR-T细胞嵌合分析成果
- 6项获批喜讯,涵盖甲状腺癌、子宫内膜癌、实体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多个领域
- 多发性骨髓瘤治疗中的金字招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 男子便秘2个月竟查出3处癌
- 免疫治疗时代,中国经验力证G base方案在真实世界安全有效
- EGFR阳性NSCLC靶向治疗临床选择愈发丰富
- 晚期cHL患者基于极早期FDG-PET的适应性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