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癌症药物网! 收藏本站 在线留言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癌症药物网

专一的癌症药物网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

400-700-0899

  • 应用卷积神经网络的IVIM预测HCC微血管侵犯

    肝细胞癌(HCC)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被列为全球癌症相关死亡的第四大原因。微血管侵犯(MVI),即肝脏血管内存在微转移的HCC栓子,被认为是手术切除和肝移植后复发的关键决定因素。因此,术

  • 科学家识别出驱动结肠癌发生的关键新型基因

    相比正常组织而言,肿瘤往往会表现出增强的重编程效应,其病因主要归咎于细胞内在的基因组改变;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Nature Communications上题为“A local tumor microenvironment acquired super-enhancer induces an oncogenic driver in colorectal carcinoma”的研究报告中,来自西奈山医学院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识别出一种对结肠癌生长非常重要的新基因,同时还发现,肿瘤周围外部环境中的炎症或许会导致肿瘤细胞的生

  • NPM1和FLT3突变对口服阿扎胞苷治疗的AML患者预后的影...

    多种细胞遗传学和分子异常与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发病机制有关。AML患者中最常见的基因突变是核磷素1 (NPM1)和fms相关酪氨酸激酶3 (FLT3) 基因的变异,这两种基因都已被证明与治疗结果和生存期有关。

  • 非转移性前列腺癌放疗+短期雄激素剥夺疗法的最佳顺序

    雄激素剥夺疗法(ADT)与放疗(RT)的顺序可能会影响前列腺癌患者的预后,这与RT范围的大小有关。在该研究中,研究人员评估了ADT顺序对接受ADT伴单纯前列腺RT(PORT)或全骨盆RT(WPRT)的前列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

  • 单克隆B淋巴细胞增多症的进展及预后情况

    单克隆B淋巴细胞增多症 (Monoclonal B-cell lymphocytosis, MBL) 是一种常见的血液学癌前病变,在筛查队列中尚未得到充分研究。根据B细胞克隆的大小,MBL可分为低计数 (LC) 型和高计数 (HC) 型。   通过Mayo Clinic生物库,Susan L. Slager等研究人员筛选MBL病例并评估其与未来

  • 国外大学团队研究发现:影响胰腺癌细胞生长和移动的元凶竟是它!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靶向治疗改变了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的肺腺癌(LA)患者的治疗及预后。携带EGFR突变的患者往往对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s)表现出良好的反应。同时,EGFR-TKIs的疗效常受到限制,大多数肺部肿瘤在使用第一代或第二代TKIs治疗8-13个月后通常会产生获得

  • 11q23/KMT2A重排的非婴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预...

    虽然11q23/KMT2A重排对婴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预后有不良影响,但其对非婴儿患者的预后的影响尚不明确。该项国际合作性研究旨在评估在1995年-2010年

  • 研究人员制定了非侵入性监测肿瘤中关键免疫细胞的策略

    肿瘤相关小胶质细胞和巨噬细胞 (TAM) 在确定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疾病进展中起主要作用。然而,监测这些细胞历来需要侵入性活检。路德维希癌症研究中心的一项研究开发了一种策略,可以在活体小鼠的大脑和乳腺肿瘤中非侵入性地追踪被称为巨噬细胞的免疫细胞。癌细胞经常招募和重新编程这些

  • PNAS:揭示关键酶类在癌细胞生存和转移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脂肪酸是一种重要的能量来源,也是细胞膜和细胞器中磷脂的关键组分,饱和脂肪酸(SFAs)能通过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SCD,一种癌症中的活跃酶)被转化成为不饱和脂肪酸(UFAs)。

  • Nat Commun:科学家有望克服乳腺癌对疗法耐受性发生的...

    HER2+乳腺癌的肿瘤周围的微环境或能保护肿瘤并帮助其对广泛使用的疗法—单克隆抗体曲妥珠单抗产生耐受性,而且肿瘤微环境中名为成纤维细胞的特殊类型细胞在这一过程中

  • PNAS:科学家开发出有望抑制人类前列腺癌生长的新型疗法

    雄激素受体(AR)信号对于驱动前列腺癌非常关键,前列腺癌是美国男性癌症患者中诊断率最高的一种癌症,同时也是第二大癌症相关死亡的原因。寻找有价值的治疗性手段来治疗前列腺癌一直是科学家们研究的方向。

  • 科学家开发出一种诊断癌症的新型生物传感器 或利用不到一滴血液...

    近年来,尽管脑癌的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但据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的数据显示,这类癌症患者的死亡率仍然很高,其5年生存率约为36%;更为准确的诊断或许能改善这种状况,但组织活检技术具有一定的侵入性,也会错过关于肿瘤组成的重要信息,同时,基于成像的方法也并不能提供有效的敏感性和分辨率。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ACS Nano上题为“DEEP Surveillance of Brain Cancer Using Self-Functionalized 3D Nanoprobes for Noninvasive Liquid Biopsy”的研究报告中,来自多伦多城市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开发了一种新型的生物传感器,其或能帮助临床医生通过一分钟的血液样本精确地诊断

  • 积极自我监测的癌症患者的预后相对更好

    使用患者报告的结果 (PRO) 进行症状和需求监测与癌症治疗的临床预后改善息息相关。这些改善主要见于非西班牙裔白人患者,使用英语评估的完成率较高。但这种监测对包括急诊室 (ER) 就诊和住院在内的系统级预后的记录影响仍不清楚。

  • BioNTech创始人:mRNA癌症疫苗已获突破,将在203...

    2008年,U?ur ?ahin和他的妻子?zlem Türeci及他的导师Christoph Huber联合创立了BioNTech公司。

  • 癌症治疗新的免疫检查点:Siglec受体

    在过去十年中,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和细胞疗法为形式的癌症免疫治疗改善了许多患者的治疗和预后。尽管如此,大多数癌症仍然对目前批准的癌症免疫疗法具有耐药性。需要新的方法和合理的组合来克服这些阻力。

  • 近十年全球肝癌流行病学数据深度剖析!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癌加重无...

    近十年来全球经济高速发展,随着公共卫生保健的普及和人均收入的提高,人们的生活卫生习惯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变化,主要体现在疫苗接种覆盖面扩大,高脂饮食习惯形成,以及全球酒精人均消费量增多[1-3]。这些变化促使公共卫生学者对癌症流行病学进行详实的数据更新与分析。   肝癌作为全球第三大肿瘤致死病因,其流行病学的变化在近十年内尤为显著,甚至已经颠覆了传统观念。近日,Hepatology在线刊登了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Daniel Q Huang课题组对2010年-2019年全球肝癌流行病学数据的深度分析报告[4]。

  • 记录总数:15586 | 页数:975  <...165166167168169170171172173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