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弗林德斯大学(Flinders University)领导的新研究发现,β受体阻滞剂与某些乳腺癌患者的生存结果之间存在联系。
文:加一 9月29日,CDE公示拟将阿替利珠单抗新适应症上市申请纳入优先审评审批(受理号:JXSS2000033),理由是「符合附条件批准的药品」。该项适应症为:单药用于 PD-L1 阳性、EGFR/ALK 阴性的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一线治疗。
谈起肿瘤,人人色变。所以也越来越多人重视起体检,体检中心走一趟,防癌项目来一套。那为啥有人年年体检,一发现癌症就是晚期呢?
俗话说“十胃九病”,你知道快节奏的生活、不健康的饮食习惯,毁掉一个胃需要多长时间吗在媒体的相关报道中,20多岁慢性胃炎,甚至胃癌的年轻人并不少见。
在中国的肺癌患者中,3%-7%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有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重排[1]。ALK突变在不吸烟患者中比例要大很多,且在年轻患者中更常见,其中有70%的患者不吸烟[2]。
ALK被称为“钻石突变”,因为这一突变的患者服用ALK抑制剂的能取得非常不错的效果。
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年初的新冠疫情让所有中国人闭门不出一月余,报道中那些在疫情中心的人牵动了无数中国人的心。中国的医疗团队更是日以继夜的进行着各种科学研究为尽快研究出新冠疫苗,而近日科技部部长王志刚透露,目前已有11款新冠疫苗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其中4款进入3期临床试验。
9月28日晚,君实生物宣布,由该公司自主研发的抗PD-1单抗特瑞普利单抗(商品名:拓益)联合化疗治疗复发性或转移性鼻咽癌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国际多中心3期临床研究(JUPITER-02研究)在期中分析中,由独立数据监察委员会(IDMC)判定达到了预设的主要研究终点。君实生物计划于近期向中国国家药监局(NMPA)及相关国家的药监部门递交上市申请。值得一提的是,就在本月早些时候,特瑞普利单抗用于治疗鼻咽癌获得美国FDA授予的突破性疗法认定。
肝细胞癌是人类最致命的实体瘤之一,目前没有有效的疗法可用于治疗这类癌症。一线标准治疗药物索拉非尼(一种多激酶抑制剂)在晚期肝细胞癌中广泛应用,但其存在着疗效低、副作用严重的问题。在众多开发中的肝癌疗法中,CAR修饰的免疫细胞疗法正迅速发展,当前面临的一个主要难题是找到安全有效的靶点。
2020ESMO开启了消化道肿瘤的免疫时代,公布了多项免疫方案在食管胃结直肠癌的研究数据。今天为读者带来的是“卡瑞利珠单抗+阿帕替尼”的双艾组合在晚期胃癌和结直肠癌后线挽救的研究探索。效果可喜,为患者带来无药可用后的一种新方案。
基于肿瘤形成的“土壤环境”理论,抗血管治疗一直是临床肿瘤治疗的重要药物类型。此次CSCO的抗血管专场,来自全国各地的多位专家,分别就肿瘤抗血管治疗的各个议题进行专题讲解。于此,为读者朋友汇总来自范云教授的《小细胞肺癌的抗血管治疗》和来自褚天晴教授的《非小细胞肺癌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专家共识》。纵览临床抗血管治疗的研究发展。助力患者朋友学会应用抗血管治疗。
一年一度的欧洲肿瘤盛会ESMO于9月份顺利线上举行,虽受疫情影响,未再现往年万人共聚的盛况,但群研荟萃,各展风采,全球肿瘤进展竞相面世,堪称饕餮盛宴。而其中,有一项临床研究,因其独特的用药方案设计和结果,显得分外耀眼,这就是来自目前国内上市的二代ALK抑制剂塞瑞替尼ASCEND-8研究更新,针对亚洲人群对比450mg随餐用药与750mg空腹用药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在当前以“各类强化治疗追求高疗效”的大趋势下,为患者寻找到了巧用药物性质减量使用,副作用大减、疗效不减的新模式。具有高度的临床启发意义和实用性,让我们一起来看看ASCEND-8带来的亚洲人群数据。
默沙东9月29日公布其关键III期临床试验KEYNOTE-024研究5年生存率数据。该研究旨在评估默沙东PD-1抑制剂帕博利珠单抗一线治疗PD-L1表达阳性(TPS≥50%)、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阴性和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阴性的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这是肿瘤免疫治疗在一线治疗NSCLC的随机III期临床试验中,随访时间最长的数据,也是首个公布的5年生存率数据。
2020年09月29日讯 /生物谷BIOON/ --信达生物制药(Innovent Biologics)近日宣布:评估PD-1抑制剂达伯舒?(Tyvyt?,通用名:sintilimab,信迪利单抗注射液)联合达攸同? (贝伐珠单抗注射液)一线治疗晚期肝细胞癌(HCC)的一项随机、开放标签III期临床研究(ORIENT-32)在期中分析时达到了预先定义的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主要研究终点。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是PD-1抑制剂联合疗法一线治疗晚期HCC达到主要研究终点的全球首个III期研究。
肝癌是全世界范围内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中国的肝癌患者占全球一半左右。[1]9月28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院长樊嘉发布了一项临床研究结果,为这一被称为“癌症之王”的肝癌治疗带来新的思路。该临床研究采用两项国家新药专项创制成果联合使用,是全球首个达到主要研究终点的PD-1抑制剂联合治疗用于晚期肝癌一线治疗的III期研究。这一积极的研究结果标志着“沉寂”十年的肝癌治疗迎来重大新突破。
在最近一项研究中,Sanford Burnham Prebys医学发现研究所的科学家表明,通过阻断核孔复合物(控制物质流入和流出细胞核的大通道)的构造,可以缩小小鼠体内的肿瘤侵袭性,而不会损害健康细胞。这项研究发表在最近的《Cancer Discovery》杂志上,揭示了一种新的针对癌症的方法,它可能有助于开发针对致命性肿瘤(例如黑色素瘤,白血病和结直肠癌)的新的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