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道癌(BTC)是一组具有高异质性和预后不良的侵袭性恶性肿瘤,包括壶腹癌(AVC)、胆囊癌(GBC)、肝门胆管癌(pCCA)、远端胆管癌(dCCA)和肝内胆管癌(iCCA)。iCCA位于胆道系统内,而dCCA和pCCA,有时被统称为肝外胆管癌(eCCA),起源于肝脏之外。 胆道癌的预后通常较差,中位总生存期(OS)约为12个月。5年生存率因不同阶段而异,肝内胆管癌为9%-25%,肝外胆管癌为10%-15%,胆囊癌为15%-35%[1]。治愈性疗法主要为具有阴性切缘的根治手术,但不幸的是,大多数BTC患者被诊断为晚期BTC,只有一小部分病例可切除。
近来,KRAS领域一波三折,先是索托雷塞受到了FDAODAC对其疗效的质疑,后是Adagrasib在欧盟上市受阻,人们不禁对KRAS抑制剂的未来产生担忧。究竟KRAS抑制剂真实有效性和安全性怎样?既往应用免疫治疗后接受KRAS抑制剂毒性如何?治疗费用是多少?本次ESMO大会上将众多疑问一一解答,小编将KRAS的热点话题摘要整理如下,抢先解答心中疑惑。 KRASG12C突变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在既往免疫治疗(IO)后接受索托雷塞治疗的肝毒性
近日,贝达药业宣布,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已正式批准其旗下第三代EGFR-TKI甲磺酸贝福替尼(商品名:赛美纳)新适应症上市,即用于“具有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外显子19缺失或外显子21(L858R)置换突变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成人患者的一线治疗。”作为一款中国原研的国家1类创新药,贝福替尼此次一线治疗适应症的获批无疑为EGFR阳性的NSCLC患者再次带来了长期生存获益的福音。
目前,在肺癌领域中,能帮助我们闯过5年生存大关常用的抗癌武器有:手术、靶向治疗、免疫治疗、放疗和化疗。其中免疫治疗自问世以来就一直备受瞩目,因为它有一个非常大的优势——治疗起效,长期获益。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肿瘤科主任医师魏嘉表示:“免疫系统的平衡性越好,对于抗肿瘤的治疗会更加有力一点。” 也就是说,免疫力我们更讲究“平衡”,过低或者过高都不好(过低容易被病菌“钻空子”,过高容易出现过敏性疾病)。只是多数肺癌及其他肿瘤患者接受抗肿瘤治疗以后可能会出现免疫力过低的情况,所以大家才会有“我要提高免疫力”这种概念。
肺癌的EGFR基因突变是非常常见的驱动突变,得益于很多靶向药的出现,这个基因突变的患者能比较大地受益于靶向药治疗,但是即便是同样使用靶向药,有的患者很快就耐药了,原本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有十几个月,但是有的患者吃靶向药好几年,有的患者几个月就出现了病情进展,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作为一种激素依赖性肿瘤,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与雌激素息息相关。在所有乳腺癌亚型中,雌孕激素受体阳性(HR+)乳腺癌约占70%,内分泌治疗是HR+乳腺癌治疗的基石。
相比于晚期肺癌的内科姑息治疗,可手术的早期肺癌患者是目前肺癌中有希望长期治愈的人群,因此提高这部分人群的无病生存时间,是非常重要的临床方向。而免疫治疗,在拿下晚期肺癌后,已经不断向早期布局。随着人们对免疫治疗不断的探索,免疫治疗在早期肿瘤中也展现出很好的应用前景。接下来我们就看一下今年ESMO上公布的免疫治疗早期NSCLC的研究。
"我怕我会很快发生脑部转移。"这是许多肺癌患者的担忧。脑转移是肺癌中比较“难搞”的转移部位,它让肺癌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更为惊险。
肺癌新化疗药芦比替定在去年6月份于海南博鳌乐城可以买到了! 芦比替定可用于治疗在含铂类化疗过程中或化疗后出现疾病进展的转移性小细胞肺癌患者。
据统计,全球数千万癌症患者中约30%至50%伴有不同程度的癌痛,晚期癌症患者中75%有癌痛症状,对患者的工作、生活有很大影响。
在过去十年中,针对无致癌驱动因素的晚期NSCLC患者的标准治疗取得了显著进展。目前一线治疗的支柱以IO为代表,单独使用或与铂类化疗(CT)联合使用。尽管引入IO后患者预后显着改善,但大多数患者出现耐药和肿瘤进展。迄今为止,存在两种耐药模式:原发性耐药,定义为IO暴露后6个月内的进展性疾病;以及获得性(或继发性)耐药,即6个月后或之前从IO获得放射学获益后出现进展性疾病。
乳腺癌(BC)是常见的女性恶性肿瘤。约20%的BC发生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过表达或扩增(HER2+)。然而,HER2+的诊疗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HER2+不仅与更差的生存率相关,还伴有更高的脑转移风险。另一方面,HER2靶向治疗的发展显著改善了HER2+BC的生存结局。目前,随着HER2+转移性乳腺癌(MBC)的治疗策略不断发展,在理解耐药机制的基础上优化后续治疗顺序仍旧是一个挑战。一项发表在《CurrentTreatmentOptionsinOncology》的综述概述了HER2+MBC的药物治疗策略:一线标准治疗方案为紫杉类和曲妥珠单抗联合帕妥珠单抗;二线治疗常选T-DXd,可选方案包括图卡替尼联合卡培他滨和曲妥珠单抗;在三线及以后治疗中,目前并无明确标准,根据既往用药情况以及是否伴有脑转移,可选方案包括T-DM1单药或拉帕替尼、奈拉替尼、马吉妥昔单抗以及曲妥珠单抗等联合化疗。现
新型ADC药物在乳腺癌领域开展了诸多研究探索,目前已经取得了系列成果,同时仍存在一些未解之谜,这也成为领域学者的重点关注方向。DAISY研究旨在探索新型ADC药物在不同HER2表达水平转移性乳腺癌(mBC)患者中的疗效,并通过不同时间点肿瘤样本的生物标志物分析来评估新型ADC药物的治疗反应和耐药性。研究成果曾先后于2021年SABCS、2022年ESMOBC、2022年ESMO国际大会公布。并于近期(2023年7月24日),全文刊登于权威期刊《NATUREMEDICINE》[1](影响因子:82.9)。研究结果为进一步评估新型ADC药物临床疗效、作用机制以及耐药机制等问题给出了重要启示,并对于后续临床和病理的研究探索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尽管烟草的税率非常之高,但我们国家吸烟的人数还是很多。其实很多人将吸烟作为解压的一种方式。目前来说全球吸烟人数已经增加至13亿,每年因为吸烟而去世的人有800万,大概有80%的肺癌是因为吸烟而引起的。
除去头发和指甲,我们人类的各种功能器官都有形成恶性肿瘤的可能,在大多数的癌症里都可能存在一个基因突变——TP53,很多病友的基因检测报告会给出TP53基因突变,给列出来很多可能的药物,但其实这些药物后没能获得审批,为什么这个如此高频的突变基因没有能出现药物呢?今天我们给大家介绍的d16是不是靠谱?什么时候能期待到一个理想的结果?今天癌度就给大家编译一篇新的文献资料,我们来一起认识一下d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