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北京11月15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刘昶荣)记者从国家卫生健康委今天下午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经过努力,我国癌症5年生存率从2015年的40.5%上升到了2022年的43.7%,如期实现了健康中国行动的阶段性目标。
将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纳武利尤单抗纳入难治性转移性肾透明细胞癌的治疗框架对于改善患者结局至关重要。然而,有研究者质疑是否可以改进这些药物的治疗方法,考虑到在纳武利尤单抗的基础上加用伊匹木单抗会产生额外的毒性和财务成本,这一过程至关重要。Marc-Oliver Grimm及其同事在《柳叶刀肿瘤学》上报告了t TITAN - rcc研究的结果,这是第一项研究免疫检查点抑制剂降阶梯的个体化方法的试验。
大量研究表明,在许多实体瘤中,有大量的肿瘤浸润NK细胞与良好的预后有关。此外,NK细胞可穿越血脑屏障,迁移到脑部肿瘤组织中。这使得基于NK细胞脑肿瘤疗法成为研究方向之一。
肺腺鳞癌(ASC)是一种罕见的异质性肿瘤,含有腺癌(ADC)和鳞状细胞癌(SQCC)两种不同的成分。原发肿瘤有限的活检取样可能遗漏ADC成分或SQCC成分,导致误诊为单一组织学。目前,临床上常规进行驱动基因突变检测,来识别可靶向的致癌突变和基因重排。此外,体细胞突变或可作为克隆关系的标志物。
在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阳性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发生小细胞肺癌(SCLC)的组织学转化极为罕见。迄今为止,关于转化为小细胞肺癌的病例报告十分有限,该类患者的治疗策略和预后尚不明确。本文患者罹患ALK融合伴V1180L突变NSCLC,经阿来替尼治疗并耐药后,组织学转化为SCLC,随后接受洛拉替尼治疗并取得缓解。 本研究证实了洛拉替尼对携带ALK V1180L突变的ALK阳性转化性SCLC患者的疗效。此外,它强调了在ALK-TKI耐药后转化为SCLC的患者中进行基因检测的必要性,因为如果确定了驱动基因,靶向治疗可能仍然有效。 背 景 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融合(也称为重排)是继EGFR基因突变后,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发现的另一个肿瘤驱动因素,同时为肿瘤治疗的精准靶向治疗提
通常,脊索瘤的治疗方式取决于脊索瘤肿块的大小、位置以及是否侵入神经或其他组织。目前医生常用的治疗方式包括手术,放射治疗(包括质子治疗,立体定向放射外科)、化疗和靶向治疗,暂且没有FDA批准用于治疗脊索瘤的专用药物。然而并没有说哪一种方式是一定能保障患者治疗后再也不会出现复发情况的,所以对于脊索瘤患者来说,辨别和选择适合自己的治疗方式,才是延长寿命,并且降低复发率的关键。
颅内脊索瘤是发生在颅底斜坡和中线结构硬膜外的罕见肿瘤,年发病率不超过0.1/1000.000。肿瘤的组织病理学特征表明起源于脊索的残余物。最近分析细胞角蛋白和短尾蛋白的基因表达研究进一步加强了这一理论。尽管被认为是低级恶性肿瘤,但这些肿瘤是局部侵袭性的,在间充质来源的组织内侵袭性生长,最终死亡的风险很高。
近日,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以下简称朝阳医院)血液科高文教授与北京协和医院(以下简称协和医院)李剑教授共同发起的一项前瞻性全国多中心研究探索了泊马度胺联合硼替佐米和地塞米松(PVD方案)在伴肾功能损害的新诊断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相关工作发表于Blood Advances上(Q1,影响因子7.5)。
2022年6月,中国科学家经过15年的潜心研究,发明了一种生态环境疫苗,蓝藻基因顺应自然亲水基团终于水化成液,蓝藻液化取得成功。目前,蓝藻液化的技术工艺已经成熟,可以对打捞的湖泊蓝藻应收尽收,产品保留蓝藻全部优良蛋白质、氨基酸营养成分,作为生态能量液,首先施用于植物,可用于无土栽培,改良土壤,替代有余毒的农药化肥,增产增收,再造新农业,产业化前景广阔。
胰腺导管腺癌是一种高度致命的恶性肿瘤,五年生存率只有大约3%。近年来,有两种主要的化疗组合方案用于治疗,即FOLFIRINOX四联疗法和白蛋白紫杉醇+吉西他滨双联疗法,这两种治疗方案从未进行过直接比较,所以医生并不确定哪种方案是好的。有一些研究尝试通过分析患者的基因来找到更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只有相对较少的患者满足了接受这种治疗的特定标准或条件。
研究结果表明,PASEA检测的血液ctDNA状态(阳性或阴性)与RECIST标准下的PD或PR判断结果具有高度一致性。
PFAS,全氟烷基和多氟烷基物质,又被称为“永久化学物质”。由于其特殊的理化性质,常用于制造化妆品、不粘锅、防水装备和消防泡沫等。PFAS对人类健康和环境构成潜在威胁,一些研究表明,暴露于高浓度的PFAS可能对人体的肝脏、免疫系统产生不良影响,并与某些癌症、生殖问题和发育问题相关联。
T细胞免疫疗法是一种利用免疫细胞更好杀伤肿瘤细胞的治疗方法。下面为大家介绍几种突破性的T细胞免疫疗法,它们是CTL(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疗法、PD1-T专利技术、TIL(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疗法、TCR-T(T细胞受体工程T细胞)疗法。
在 10 月 21 日举行的 2023 年欧洲肿瘤内科学会 (ESMO) 大会特别会议上,专家们讨论了一个问题,即可切除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是否应接受辅助治疗、新辅助治疗,或者两者都需要。虽然免疫疗法对可切除的非小细胞肺癌有益,但我们实际上不知道有多少效果是由辅助疗法产生的,以及有多少效果是新辅助疗法带来的。
癌症是威胁中国居民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在各级政府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以及医疗机构的共同努力下,中国在癌症筛查和早诊早治方面取得了的成就。本文总结了中国常见癌症的筛查方案,概述了4个主要的重大公共卫生项目开展的癌症筛查情况,并分析了其目前存在的问题。分析表明,随着筛查项目的开展,癌症的早诊率不断提高,筛查质量也逐步改善,但中国癌症筛查工作仍存在诸多不足,建议提高人群筛查参与率、改善基层筛查质量等。
近日,普通外科孙学军教授团队在Nature Press(自然出版集团)旗下细胞死亡领域权威期刊Cell Death & Differentiation(2022 IF: 12.4)在线发表题为“USP51 facilitates colorectal cancer stemness and chemoresistance by forming a positive feed-forward loop with HIF1A”的研究论文。该研究阐明了USP51在结直肠癌细胞耐药中的作用和机制,为预防和逆转结直肠癌耐药提供新思路,为疾病的治疗提供潜在的新靶点,为制定更优的临床治疗策略提供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