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欧洲肺癌大会(ELCC)在丹麦哥本哈根顺利闭幕。大会围绕胸部肿瘤科研前沿成果和诊疗新技术展开分享,让大家对抗肿瘤治疗的前景更加期待。
2023年4月21-22日,由中国临床肿瘤学会和北京市希思科临床肿瘤学研究基金会联合主办的2023年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指南会在中国广州隆重召开。
目前,常见的恶性肿瘤治疗方式包括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然而,许多肿瘤对靶向药物的敏感性并不高,例如肝细胞癌和肾癌等。因此,大多数患者主要的治疗方法是化疗联合免疫治疗。然而,这种治疗方式并不是一劳永逸的,很多患者最终还是会出现耐药问题。
Adagrasib目前正在KRYSTAL-1中进行评估,这是一项I/II期多重扩增队列试验,研究对象是含有KRASG12C突变的晚期实体肿瘤患者。这项试验其他队列报告的数据表明,adagasib在先前治疗过的KRASG12C突变非小细胞肺癌(NSCLC)和结直肠癌(CRC)患者中具有临床活性和耐受性。基于这些数据,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于2022年12月加速批准adagasib治疗KRASG12C突变的NSCLC。FDA还批准了adagasib联合西妥昔单抗用于治疗KRASG12C突变的CRC患者。
结直肠癌(CRC)是癌症相关死亡的第二大常见原因,被诊断为转移性疾病的患者5年生存率不到15%。在一线化疗的基础上加用靶向生物治疗,主要是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抗体和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抗体,改善了患者结局,临床实践指南现在建议将抗egfr疗法联合用于RAS野生型(WT)左侧肿瘤的一线治疗。尽管如此,支持抗egfr治疗优于贝伐珠单抗的数据仍然有限,而且在这种情况下,生物治疗与化疗的顺序仍存在疑问。本期JAMA杂志报道了PARADIGM试验的结果,前瞻性地证明抗egfr治疗优于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一线治疗RASWT、左侧转移性CRC(mCRC)的随机临床试验。小编将通过本项研究来跟大家聊一聊结直肠癌的抗EGFR治疗范式发生了哪些转变。
NSCLC占肺癌的80%-85%,腺癌和鳞状细胞癌是常见的NSCLC组织学亚型。CPIs彻底改变了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抗PD-1/PD-L1的免疫疗法已展现巨大前景,基于此的联合疗法探索也带来了更多的生存获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广泛表达于实体瘤,不仅可促进肿瘤血管生成,还会抑制抗肿瘤免疫效应。AK112是由康方生物完全独立自主研发的PD-1/VEGF双特异性抗体新药,可抑制PD-1介导的免疫抑制,同时阻断肿瘤微环境中的血管生成,展现出强大的抗肿瘤效应。
今天我们向大家介绍一篇发表在国际期刊上的文章,探讨癌细胞的自毁。这里用的不是放化疗、靶向或者免疫治疗等疗法,而是一种特殊的死亡方式:铁死亡。而诱发这种铁死亡的方式也不难:从食物中去除两种氨基酸。
随着KEYNOTE-966试验的成功,胆道癌的免疫赛道上不再是度伐利尤单抗(Imfinzi)一家独大。根据美国癌症研究协会(AACR)年会上分享的数据,将帕博利珠单抗(Keytruda)结合标准化疗可将以前未经治疗的晚期或转移性胆道癌患者的死亡风险降低17%,略低于度伐利尤单抗在其自己的TOPAZ-1试验中提出的20%,该试验于去年9月为阿斯利康赢得了FDA的批准。
2020年,在185个国家的36种癌症中,全球女性肺癌发病率为8.4%。肺癌是继乳腺癌(24.5%)和结直肠癌(9.4%)之后第三常见的癌症。肺癌(13.7%)也是女性癌症相关死亡的第二大原因,仅次于乳腺癌(15.5%)。怀孕期间合并肺癌是罕见的,然而,随着近年来年轻女性吸烟人数的增加和空气污染,育龄妇女肺癌的发病率有所增加。此外,年龄是肺癌的另一个独立危险因素。推迟生育年龄可能会增加怀孕期间肺癌的发病率。
最近在美国癌症研究协会(AACR)2023年年会上,德克萨斯大学MD安德森癌症中心的一项研究报道了一个好消息:使用目前已批准用于治疗卵巢癌、乳腺癌等恶性肿瘤的靶向药PARP抑制剂和ATR抑制剂的组合治疗方案,对于具有基因修复缺陷的患者展现出了一定的治疗效果。
罕见肿瘤是指发生率相对较低的恶性肿瘤,种类繁多,每种罕见肿瘤的发病原因和治疗方式都不尽相同,因此治疗相对困难。而且,由于罕见肿瘤的患病率较低,研究和开发新的治疗方法和药物也面临着种种困难。
阿替利珠单抗加贝伐珠单抗是肝细胞癌(HCC)的免疫疗法,在目前的指南中,它被推荐为不可切除HCC患者的一线系统疗法。近日一份报告展示了一例接受阿替利珠单抗加贝伐珠单抗后出现进展的HCC病例,在继续治疗后达到完全缓解(CR)。
免疫治疗,尤其是PD-1抗体类药物,是本世纪肺癌治疗领域的重大突破。目前肺癌免疫治疗的临床研究,数据最多的主要是晚期肺癌,不少晚期患者获得了良好效果,有的患者甚至实现了临床治愈!相比而言,以手术为主要治疗策略的早中期患者能不能从免疫治疗中获益呢?本次AACR大会上给我们交出了令人惊喜的答卷!
在2022年的最后一个工作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了《新型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22年版)》,旨在进一步规范新型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提高肿瘤治疗的合理用药水平,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维护肿瘤患者健康权益。
根据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CDE)官网公示,由辉瑞开发的1类新药PF-07901801注射液近日获得临床试验默示许可,拟开发的适应症为治疗晚期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
2020年全球最新癌症负担数据显示,结直肠癌(CRC)发病率位居恶性肿瘤第三位,死亡率位居第二位。多数患者死于转移性CRC(mCRC)。而BRAFV600E突变的mCRC患者治疗通常效果不佳,预后差,疾病进展快且容易复发,临床管理和治疗选择尤具挑战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