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癌症药物网! 收藏本站 在线留言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癌症药物网

专一的癌症药物网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

400-700-0899

  • 肺癌罕见靶点精准诊疗存在哪些难题?如何破解?

    针对诸多肺癌罕见靶点突变,各种靶向新药层出不穷,打破了以往“无药可医”的困境,为众多患者带来了长期生存的希望和曙光。

  • 探索乳腺癌脑转移中ER、PR、HER2和Ki-67的表达水平...

    随着病程发展(发生脑转移等),乳腺癌中生物标志物(ER、PR、HER2和Ki-67)的表达并非一成不变,这种变化可能影响乳腺癌患者的预后。

  • “钻石靶点”ALK的诊疗,克唑替尼稳居一线优选地位

    近日,由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指导开展的《肺凡先锋营》学术活动圆满落幕,上海市胸科医院潘峰教授在活动中分享的肺腺癌脑转移合并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融合阳性病例脱颖而出,同时该病例也进入了2022CSCO“百‘例’挑一”总决赛。2022年CSCO学术年会举办之际,医学界“名医功夫茶”栏目特邀潘峰教授结合该病例针对ALK+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诊疗现状和未来探索方向发表学术见解。

  • 中国首部《基于分子标志的非小细胞肺癌术后复发预测专家共识》重...

    2022年11月27日,《基于分子标志的NSCLC术后复发预测专家共识》发布会暨胸怀匠心全国会圆满收官,40余位临床专家在云端共同见证了《基于分子标志的NSCLC术后复发预测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重磅发布。

  • KRAS G12C抑制剂竞赛已打响,索托雷塞仍驻守 KRAS...

    KRAS是肿瘤的常见驱动基因,出现在近90%的胰腺癌,30-40%的结肠癌,和超过30%的肺腺癌中。然而,由于KRAS蛋白表面没有适于小分子抑制剂结合的口袋,导致靶向KRAS的小分子药物开发在接近40年里没有重大突破。幸运的是,目前全球范围内已有一款KRAS靶点药物获批上市——索托雷塞(AMG510),终于打破了KRAS不可成药靶点的神话。

  • FGFR抑制剂英菲格拉替尼撤销欧洲上市申请,EMA称未能证明...

    根据欧洲药品管理局(EMA)的一份公告,HelsinnBirex制药公司已撤回了英菲格拉替尼(infigratinib,英菲格拉替尼)在欧洲上市的授权申请,用于治疗携带FGFR2融合或重排的晚期胆管癌患者。在撤回申请时,EMA根据对第2阶段试验(NCT02150967)数据的审查表示了担忧,该数据支持该申请。EMA的临时意见是,英菲格拉替尼不能被授权用于治疗胆管癌患者。

  • LAG3 能否掀起免疫治疗下一波热潮?

    今年3月,BMS靶向淋巴细胞活化基因3(LAG3,CD223)的单抗药物Relatlimab联合Nivolumab(O药)获批用于治疗转移性黑色素瘤。作为首款获得FDA批准的LAG3单抗组合疗法,LAG3或将成为继PD-1和CTLA-4之后第三个应用于临床的热门流量免疫检查点!

  • 担心癌细胞复发转移?肺癌专家教你把它扼杀在萌芽期!

    一位患者家属在接受觅健科普君采访时曾提到,自己的妻子(患者)在切除肿瘤后,一直按照医生的叮嘱,每三个月去做一次复查,平安无事的度过了两年,于是夫妻俩渐渐放下警惕心,慢慢地疏忽了复查。几年后,妻子有一天胸口钝痛,体力不支且喘不上气,检查后,发现竟是癌症复发并已经出现转移了。两人顿时无比懊恼,后悔自己没有坚持做复查。

  • 5年生存率高达84.8%,这一治疗将改写肺癌患者命运!

    目前,手术治疗依然是早中期肺癌患者获得治愈的希望。但遗憾的是,手术并非是一劳永逸的治疗手段,患者在术后仍有一定的复发风险,且TNM分期越晚,患者的5年生存率可能越低[1]。

  • 努力使精准诊疗前移,让更多ALK阳性肺癌患者尽早受益

    作为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两大经典突变之一,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阳性NSCLC患者的诊疗模式,近年来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过去“一刀切”的化疗已经让位于精准靶向治疗药物,以克唑替尼为代表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类靶向药,在临床实践中已体现了明确的生存获益,能够帮助更多患者实现长达五年、七年乃至更久的长期生存。

  • 这些肺癌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治疗效果反而更好!

    肺癌患者在免疫治疗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常见的有甲状腺炎、皮疹、腹泻等;严重的有免疫性心肌炎、间质性肺炎,可能危及生命,需要停药或者应用激素治疗。

  • 最新消息!肿瘤基因检测被纳入医保,报销比例高达90%!

    11月28日,福建省医保局发布了部分医疗服务项目及价格的通知,将临床必需的肿瘤基因检测项目悉数纳入医保,报销比例高达90%,全面涵盖PCR(多聚酶链式反应)、NGS(高通量测序)、IHC(免疫组化)、FISH(原位荧光杂交)等技术平台项目。

  • 呋喹替尼+免疫治疗为MSS型直肠癌患者带来长期生存

    结直肠癌(CRC)约25%的患者在初诊时已经发生了转移,基本丧失了手术的机会[1]。随着医学诊疗水平的不断进步,针对转移性结直肠癌(mCRC)患者的治疗手段也更加多样。除传统的放疗、化疗模式外,靶向与免疫治疗也为mCRC患者迎来了更多、更好的治疗选择。免疫治疗进展尚集中于微卫星高度不稳定/错配修复缺陷(MSI-H/dMMR)CRC,而对于微卫星稳定(MSS)型CRC,免疫单药治疗疗效有限。目前研究的热点在于能否联合免疫与抗血管生成药物,从而提高治疗疗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林晓琳医生分享了一例MSS型直肠癌患者的诊疗经过,在呋喹替尼+PD-1的三线治疗后,无进展生存期(PFS)>24个月,总生存期(OS)超过49个月。

  • 帕博利珠单抗联合化疗对转移性肝外胆管癌产生持久反应

    胆管癌(CCA)是一种高度侵袭性的恶性肿瘤,总生存期较差。尽管一线标准化疗(吉西他滨加顺铂)联合免疫治疗已取得积极疗效,可延长生存期,但疗效仍不尽如人意需要探索新的治疗方式。近期一篇来自华西医院的研究报告了一名转移性肝外CCA患者的病例,该患者在吉西他滨加卡培他滨化疗进展后,对帕博利珠单抗和nab-紫杉醇的联合治疗取得了持久的反应和良好的耐受性。

  • 树突状细胞疫苗强势缓解高度致命脑癌,患者存活超8年!

    胶质母细胞瘤是一种高度致命的脑癌,具有近100%的复发率和令人沮丧的患者生存率。新诊断的胶质母细胞瘤(nGBM)的护理标准(SOC)包括手术、放疗和化疗。初次手术后,肿瘤通常会在6至8个月内复发,中位总生存期(mOS)为15至17个月,5年生存率通常低于5%。对于复发性胶质母细胞瘤(rGBM),尚无确定的SOC。在自2005年以来的400多项临床试验中,有超过32000名患者测试了不同的治疗方式,4只有1项nGBM的3期试验和rGBM的3期试验均未证明生存获益。

  • 双特异性肿瘤转化纳米颗粒,让实体瘤治疗不再难

    随着医学的发展,人类对癌症以及自身免疫系统的认知愈渐加深,科学家们也意识到免疫系统才是对抗肿瘤和癌症最锋利的武器。得益于此,近年来,肿瘤免疫疗法蓬勃发展,为广大癌症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 记录总数:15586 | 页数:975  <...157158159160161162163164165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