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基因组学是一种在肿瘤的基因型和可视化表型之间建立关系的技术,与纹理分析密切相关。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研究人员首次使用CRISPR技术将外源基因导入到称为T细胞的免疫细胞中,使得这些经过基因改造的T细胞集中攻击癌细胞,潜在地让正常细胞不受伤害,从而提高免疫疗法的有效性。
研究人员成功地三维生物打印出乳腺癌肿瘤,并在一项突破性的研究中对它们进行了治疗,以更好地了解这种作为全球主要死亡原因之一的疾病。这一科学上的首次创举为肿瘤模型的精确制作奠定了基础。
来自德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在乳腺癌中识别出了一种致病性的信号通路,其或有望为开发治疗这种常见乳腺癌的新型疗法提供潜在的新型靶点。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和西班牙庞培法布拉大学等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发现包围细胞的细胞外液的粘度(即流动阻力)越高,癌细胞就越容易从原发性肿瘤转移到身体的其他部位。
肺癌液体活检 | ctDNA
运动可以预防癌症的发生和复发,但其背后的潜在机制仍不清楚。最近,有研究团队报道了运动能够诱导内部器官的代谢重编程,并通过限制肿瘤摄取营养以及产生运动诱导的代谢屏蔽来防止转移定植。
成纤维细胞是肿瘤微环境中数量最丰富的间质细胞,是肿瘤进展的重要参与者。但无差别耗竭成纤维细胞反而促进肿瘤进展。宋尔卫院士和苏士成团队前期研究发现肿瘤微环境中 CD10+GPR77+ CAF新亚群,该亚群通过改变肿瘤干细胞微环境维持肿瘤细胞干性,引起化疗抵抗。
前列腺癌(PC)的死亡风险依赖于年龄,但多大的年龄开始进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筛查仍不确定。
当前的肿瘤淋巴结转移 (TNM) 分期系统无法为胃癌患者的预后和辅助化疗获益提供足够的信息。病理组学是建立在数字病理学基础上的一个新兴领域,可能会改善临床管理。因此,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种病理学特征 (PS GC ),它源自苏木精和伊红染色载玻片的多种病理组学特征。
10%~20%的肿瘤患者死于营养不良而非肿瘤,这是2021年欧洲临床营养与代谢协会(ESPEN)《肿瘤患者营养治疗实践指南》公布的一个数据。
随着近年来临床营养学科的不断发展,其临床受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同时,越来越多的临床工作者和相关学科加入到临床营养,尤其是肿瘤营养的领域当中。实际上对于肿瘤患者,临床当中营养不良的发生率相当高,而这部分因素常常会给患者的临床结局带来极大的影响,这些影响涉及的方面包括但不限于手术并发症风险和经济负担等方面。
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是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工作中的一项重点内容。目前针对特医食品有三类标准,一是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通则,二是特殊医学用途婴幼儿配方食品标准,三是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良好生产规范。涵盖特医食品、食品安全和营养、产品生产过程
目前,乳腺癌是全球及中国女性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2020年全球最新癌症负担报告显示,2020年全球乳腺癌新发病例226万,超越肺癌成为全球第一大癌症。我国由于人口基数大,整体乳腺癌防治形势都更为严峻,每年新发病例数量约40-42万,发病率以2%-4%的幅度增长。当下,积极探索乳腺癌的有效治疗方案是控制这一形势的重中之重。
该团队的研究工作揭示了代谢酶GOT2的非经典非代谢功能,证明GOT2还可以通过结合核内脂肪酸配体调控PPARδ转录活性,从而干预免疫相关基因表达并对肿瘤生长免疫环境产生影响。
抑癌基因BRCA1胚系致病性基因突变会显著增加女性患乳腺癌和卵巢癌的风险[1]。机制上,BRCA1胚系突变引起BRCA1表达或功能受损,从而削弱同源重组修复系统,导致DNA损伤累积,甚至三阴性乳腺癌(TNBC)和高级别浆液性卵巢癌(HGSOC)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