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十一月,作为第20个全球肺癌关注月,小觅蜂注意到,有许多肺癌相关的前沿领域,正在逐渐解开肺癌患者长生存期的“秘密”。
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serpins)参与调节机体内许多重要的生命过程。先前已有研究证明SerpinB9(Sb9)可以保护肿瘤细胞免受颗粒酶B(GrB)诱导的细胞凋亡,Sb9是GrB的生理抑制剂,GrB在被细胞毒性淋巴细胞递送到靶细胞后能引发细胞凋亡,但是这种保护作用还需要在体内研究中进行综合分析。
今日,片仔癀发布公告称,新药PZH2108片已收到国家药监局核准签发的《药物临床试验批准通知书》。具体情况如下:
对于肝癌患者来说,近几年的研究进展神速,但值得注意的是,对于一线治疗,获批的靶向药物仍局限在索拉非尼和仑伐替尼两者之间,但是,根据REFLECT研究结果,在与索拉非尼的头对头研究中,仑伐替尼显示出了非劣效性结果,对于两者之间疗效的比较也一直未间断过。今天,我们就带大家从各个角度系统地比较一下两者之间的疗效!
乳腺癌发病率位于女性恶性肿瘤之首。晚期转移性乳腺癌却因疾病复杂程度高、针对性药物有限,且有少部分患者因为耐药发生疾病进展,在治疗上仍然困难重重。但随着乳腺癌新的治疗药物和技术的发展,乳腺癌患者的治疗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那么晚期/转移性乳腺癌应该如何治疗呢?今天,我们就深扒一下NCCN 乳腺癌2020 V6版指南。
近年来,随着对肿瘤的基础研究不断增多和深入,应用于临床的肿瘤治疗方案层出不穷。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都是基于基础研究获得的致力于精准医疗的治疗方法。 但免疫治疗在临床应用中收到了诸多限制,其中之一便是效应性T细胞的缺乏导致持久性较弱,治疗无法达到预期效果。因此,迫切需要开发能够克服这些限制的试剂。近年来,T细胞代谢及其效应功能与衰竭发展之间的机械联系已成为癌症患者的重要治疗靶点。在肿瘤微环境(TME)中,持续的促有丝分裂刺激诱导效应细胞过度分裂,产生衰竭的表型,表现为效应细胞功能减弱,并损害免疫记忆的产生。
11月27日, Exelixis公司向外宣布,其合作伙伴武田制药(Takeda)在日本获得了厚生劳动省有关CABOMETYX?(cabozantinib)的生产和上市批准,用于全身治疗后进展的无法切除的肝细胞癌(HCC)的治疗。
近日,我国贝达药业与控股子公司美国Xcovery联合开发新型口服的二代强效的、高选择性ALK-TKI--恩沙替尼(ensartinib,商品名:贝美纳?)成功获得我国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上市批准,用于接受过克唑替尼(crizotinib)治疗或对克唑替尼(Crizotinib)不耐受的ALK阳性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治疗。这也是我国首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上市ALK抑制剂。
11月30日,中国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CDE)网站最新公示,科济生物CT053全人抗BCMA自体CAR-T细胞注射液拟纳入突破性治疗品种,拟定适应症为复发难治多发性骨髓瘤(R/R MM)。值得一提的是,此前CT053已经在中国、美国和加拿大获得临床试验批准,并获得FDA授予的再生医学先进疗法(RMAT)资格和孤儿药资格,以及欧洲药监局(EMA)授予的优先药物资格(PRIME)和孤儿药资格。
今日,上海医药发布公告称,其全资子公司上海交联药物开发的“重组抗CD20人源化单克隆抗体皮下注射液”临床试验申请获国家药监局受理。该项目拟用于CD20阳性的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治疗。该项目基本信息如下:
许多癌症研究人员宣称已经设计出了“智能炸弹”。一直以来缺少的是隐形轰炸机---一种可以穿过人体雷达防御系统的递送系统。 溶瘤病毒,或者说优先杀死癌细胞的病毒,已经被讨论和测试了几十年。2015年,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DA)批准了一种针对黑色素瘤的溶瘤病毒。但是,针对转移性癌症,它们一直面临着一个压倒性的障碍:人类免疫系统。人类免疫系统迅速捕获注入血液中的病毒,并将它们转运到肝脏,即身体的垃圾处理工厂。
近日,发表在Nature上的研究:A long-term study of AAV gene therapy in dogs with hemophilia A identifies clonal expansions of transduced liver cells表明,一项针对患有血友病的狗接受腺相关病毒(AAV)基因疗法的十年研究后发现,AAV的使用可能会增加肝癌风险的基因组变化。
据英国媒体11月26日报道,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NICE)已支持赛诺菲Sarclisa (isatuximab)用于四线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在药品成本监管者发布最终指南后,患有难治性MM患者将在英格兰和威尔士的国家医疗服务体系(NHS)上获得这种新的治疗方法。
行DNA计算生成多位的二进制编码,实现了活细胞中多种非编码调控RNA与端粒酶等肿瘤标志物的智能化分析。5月21日记者获悉,西安交大科研人员在肿瘤细胞DNA编程计算分析领域取得重要进展,相关科研成果登上国际化学领域权威期刊
寻找既能杀死癌细胞又能让正常组织不受伤害的药物是肿瘤学研究的最高目标。在两篇新的论文中,来自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和普林斯顿大学的研究人员提出用“智能(smart)”细胞疗法破解这一难题的互补策略:除非被仅在癌细胞中同时出现的一组蛋白所激活,否则这些活的细胞药物会保持惰性。
在一项探究“肿瘤微环境(tumor microenvironment, TME)”的新研究中,来自英国伦敦大学学院、伦敦国王学院和剑桥大学的研究人员揭示了巨噬细胞如何成为非凡的叛徒,而且还揭示了它们如何积极支持某些乳腺癌的肿瘤生长和转移进展。相关研究结果近期发表在Science Signaling期刊上,论文标题为“Breast cancer–associated macrophages promote tumorigenesis by suppressing succinate dehydrogenase in tumor cells”。论文通讯作者为伦敦大学学院的Valentí Gómez博士和Tony Ng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