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怀孕计划者应重视孕前或首次产检时宫颈检查及宫颈脱落细胞学检查。既往从未接受或近3-5年内未行妇科检查的孕龄期女性更应重视宫颈癌的筛查。
日前,中国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医院)肝癌多学科诊疗团队(MDT)成功为一位68岁肝癌晚期患者开展钇[??Y]联合靶免转化手术治疗。通过钇[??Y]介入治疗联合靶向免疫治疗,将患者肝部肿瘤由13.8cm*10.1cm缩小到8cm*7cm后,手术成功切除全部肿瘤和门静脉分支癌栓,患者恢复良好,顺利康复出院。该项技术为肝癌中晚期患者带来了新希望。
脑海绵状血管瘤是一种少见但重要的脑血管疾病,在一般人群中发病率约为0.4% - 0.8%。它不是真正的肿瘤,而是大脑或脊髓中异常的血管团,这些异常血管由小的毛细血管组成,形成了一个海绵状的结构,其结构与脑动静脉畸形相似,但周围有渗血。
亲爱的朋友们,随着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我们迎来了充满希望和期待的2024年。在这个辞旧迎新的时刻,癌症药物网全体员工向大家送上最真挚的祝福,祝愿大家在新的一年里健康快乐,心想事成。
正在热映的电影《奥本海默》里讲述的角色在现实生活中最终因为癌症去世,享年62岁,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嗜烟如命,据称除了睡觉,几乎时时刻刻嘴里都叼着香烟。
日前,#59 款咖啡全部检查出致癌物# 的话题上了热搜,福建省消委会对福州市 20 家咖啡销售单位的 59 款现制现售咖啡开展比较试验,均检测出低含量的 2A 类致癌物“丙烯酰胺”。
循环肿瘤 DNA(ctDNA)检测在精准肿瘤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多,可能会偶然发现次要来源的分子信息。这些发现被识别并适当地用于诊断和治疗反应监测很重要。本文报道了一例患者,对已知前列腺腺癌进行连续游离 DNA(cfDNA)监测,意外发现 FGFR3-TACC3 基因融合、BRCA1 移码突变和其他分子异常。鉴于 FGFR3 融合在前列腺癌中的罕见性,检查是否存在第二原发癌症,导致无症状尿路上皮癌(UC)的诊断。开始针对UC的治疗后,cfDNA中这些分子变异的存在能够用于疾病监测和早期识别耐药,先于影像学进展。这些发现还揭示了针对FGFR和BRCA1的靶向治疗机会。
膀胱癌是起源于膀胱尿路上皮的恶性肿瘤,是泌尿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据统计,全世界每年约有549393例新发膀胱癌病例,2020年中国新发膀胱癌病例数为85 694例,其中,膀胱尿路上皮癌约占所有膀胱恶性肿瘤的90%。 目前,复发与转移是膀胱癌的主要特征之一,大约有30%的患者在被确诊膀胱癌时已经出现了肌层浸润,并且在肌层浸润患者中有50%已经存在微转移灶。
PD-1,作为一个关键的免疫检查点,其阻断能增强T细胞对肿瘤的攻击能力。在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中,使用抗PD-1或抗PD-L1(PD-1的主要配体)抗体已成为系统治疗的基础。对于转移性或复发性的非小细胞肺癌,治疗策略通常基于肿瘤中PD-L1的表达水平。医生会根据PD-L1在肿瘤细胞上的比例评分来决定是单独使用PD-1阻断剂,还是将其与化疗或其它免疫治疗药物如伊匹利单抗(一种CTLA-4阻断剂)结合使用。常见的与PD-1阻断联合的化疗方案包括使用铂类药物,例如顺铂或卡铂。
香港中文大学陈教授于20世纪90年代初在鼻咽癌(NPC)方面的开创性研究,为这一亚洲发病率高的癌症达到重要里程碑做出了贡献,在2023年ESMO大会上,他获颁ESMO终身成就奖。Anthony Chan教授表示,回顾鼻咽癌三十年的治疗进展,针对高危局部区域疾病的个体化管理,以及更有效的免疫治疗组合是鼻咽癌探索的关键领域。而就在2023年ESMO Asia会议上,来自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研究学者展示了靶向联合抗病毒治疗在ebv阳性鼻咽癌中的前景,这也象征着鼻咽癌治疗领域的新进展。春换秋偃,新的希望将不断涌现。
以免疫检查点阻断剂为代表的免疫治疗已成为晚期癌症(如黑色素瘤、肾癌、胃癌、肠癌和肺癌等)的重要治疗手段,但临床实践证明只有约20%的患者有效。
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受体激动剂,例如司美格鲁肽,已经被批准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和肥胖,它可以抑制食欲、减少饮食摄入,具有出众的减肥效果。由于GLP-1受体激动剂在降低血糖、诱导体重减轻和调节免疫功能方面具有多效性作用,而肥胖是结直肠癌(CRC)的主要危险因素,因此,研究人员分析了GLP-1受体激动剂与2型糖尿病患者患结直肠癌风险之间的关系。
维持肾功能和液体平衡对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应对各种生理病理应激至关重要。恶性肿瘤患者经常出现肾功能失调和少尿症,导致体液排出与毒素清除受损,严重危害机体健康。由于发病机制不明,透析是肿瘤相关肾功能失调的唯一治疗方案。之前的研究主要聚焦抗肿瘤药物的肾毒性,但近一半的实体瘤患者在确诊时和治疗前就出现肾功能失调;肿瘤相关免疫或炎症反应也被认为是潜在的致病因素。然而,恶性肿瘤是否及如何直接靶向肾脏、扰乱其生理功能,仍然大量未知。
据国内多家媒体报道,34岁抗癌网红李小妞去世。据媒体报道,李小妞患的是肺癌,在确诊时夫妻俩很难接受这个现实,“在我们这个年纪根本就没想过癌症会跟我们有什么关系,更不可能想到癌症就切切实实发生在我们自己的身上”。
多乳症则是先天发育异常引起的。如果其余的乳腺始基不消失,甚至继续发育,就会长出多余的乳房,称为“副乳”。
据国内媒体报道称,多份研究表明过度使用手机会导致脑瘤,专家也是建议大家能不玩就别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