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8日至14日,由国际肺癌研究协会(IASLC)主办的第22届世界肺癌大会(WCLC)在线上火热召开,WCLC是国际上肺癌领域内最负盛名的学术会议之一。 对于EGFR突变阳性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而言,初始EGFR-TKI治疗后的获得性耐药是临床面临的一大难点。会议期间,一场主题为“RET抑制剂和奥希替尼新型组合疗法”的迷你口头报告专场上,公布了三项奥希替尼联合治疗的早期探索研究结果,颇值得关注。
肿瘤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身体和内心都承受着巨大的痛苦,那么家属在照顾肿瘤患者时,应该如何减轻患者治疗过程中的痛苦,减少患者在治疗期间身心的折磨?
相较于大众熟知的肺癌,恶性胸膜间皮瘤很少被病友们提及,这是因为间皮瘤发病率较低,2020年全球发病例数为30870例,占全球新发恶性肿瘤的0.2%,死亡病例数为26278例,占全球恶性肿瘤死亡病例数的0.3%[1]。
一场秋雨一场寒,今日白露,正是“秋令”时节。虽然还有暑热,但是渐渐干燥的天气,和逐渐拉大的昼夜温差都在提醒着我们秋天已然登场。入秋之后天气转凉,气候多变,这种多变的温差,为病毒入侵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因此如何养护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目前大部分癌症检测手段费时、费力、费钱,如果仅需取少量血就能检测数种、数十种癌症的方法,你会选择吗?甚至这个方法只需要几十块钱呢?
时常听人提到,腿上长了颗带毛的黑痣,很不好看,去医院祛痣要几百块钱,看路边有专门修鸡眼、祛痣小摊才十块钱,找他们做安全吗?听肿瘤医生一句劝,别看祛个痣是很简单的事,但要去正规的医疗机构,不然会有患癌的风险!
2020年1月15日,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研究人员在《科学报告》杂志上在线发表了一项研究,揭示了白介素-1-β(IL-1-β)在癌症转移中起关键作用的详细表观遗传机制,意味着对于“慢性炎症如何帮助癌细胞转移”这一问题,我们有了更清晰地认识。
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CDK),是蛋白激酶家族重要成员之一;其中,CDK1对细胞周期的调控、检查点的激活、DNA损伤修复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故凭借信号通路的重要位点,CDK1抑制剂的开发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尤其是其临床研究更多指向胰腺癌和胶质瘤,使得研究者对该靶点潜力充满憧憬。
1个月前,身患癌症的苏大爷在儿女搀扶着他到科室,准备第4个周期的术后辅助化疗,他瘦骨嶙峋,形如枯槁。
随着免疫治疗的盛行,治疗也不再局限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细胞疗法逐渐步入正轨。既往,细胞疗法多局限于血液学肿瘤领域,但近年来,其在实体肿瘤领域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肝胆肿瘤也不例外。昨日,肿瘤免疫疗法新锐TCR2Therapeutics宣布,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批准了Gavo-cel用于胆管癌治疗的孤儿药资格认定(ODD)。
慢性炎症,在癌症的发展过程中起着一定的促进作用。而日常饮食可按照一定的标准分为“促炎症食物”和“抗炎症食物”,通过促进或抑制体内的炎症微环境,影响某些癌症的发生和发展。
首先我们来说一下什么是肿瘤康复期。肿瘤康复期是指经过手术、化疗、放疗等手段治疗后,肿瘤被临床治愈了,患者不再治疗,而是在调养身体的时期。在这个时期,我们不仅要做到身体的康复,还做到心理的康复。
癌症的治疗有传统的治疗方式,如手术、化疗,也有新型的治疗手段,如靶向、免疫治疗。谈及这些大家都有所了解,但一提到放疗觅友们脑海里更多的是想到放疗给大家带来的一些副作用。比如脑放疗会影响智力,要命的放射性肺炎、皮肤被烤焦等等。
肺癌是癌症中的头号杀手,我国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一直高居首位,其中80%-85%的患者为非小细胞肺癌(NSCLC)。靶向治疗在一定程度上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时间,但约有40-50%驱动基因阴性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并不适合靶向治疗,传统含铂双药化疗对这类患者的治疗有效率约20-30%,患者总生存期仅一年左右。
近年来,应用低水平安全射频电磁场治疗的无线电波疗法,已经成为一种新兴的肿瘤治疗方法,尤其是对于治疗手段相对匮乏的肿瘤,无线电波带来的疗效令人惊喜。
谈起癌症,让很多人“闻而生畏”,每个人都希望自己一生能远离癌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