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成为癌症治疗的重要手段,但它们也会带来不良反应,其中包括糖耐量异常。为了更好地管理这种副作用,一项新研究评估了尿液试纸检测(UDT)在癌症患者中的效果。这种简单的检测方法是否能够有效减少患者因糖耐量问题而导致的住院?本文将为您解答。
转移性肉瘤是一种非常棘手的癌症,尤其是当常规治疗方法失效时,患者的选择就变得极为有限。不过,2024年ESMO大会上公布的1期研究(NCT03860272)结果,展示了一种全新的治疗方案——联合使用botensilimab(AGEN1181)和balstilimab(AGEN2034)两款免疫药物,为这些绝望的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可能。
就在2024年10月21日,PD-1抑制剂替雷利珠单抗正式获得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联合含铂化疗新辅助治疗,并在手术后继续本品单药辅助治疗,用于可切除的II期或IIIA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治疗。
随着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分子机制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基因靶点被发现,其中不仅包括像EGFR这样的常见突变,也有如HER2等相对罕见的突变类型。然而,尽管针对这些靶点的研究持续推进,临床上能够应用的靶向药物仍然有限,尤其是HER2突变患者的治疗选择依然非常匮乏。
维生素B12(钴胺素)主要存在于动物性食物中。近年来,维生素B12在癌症风险中的作用引发了广泛关注,但现有证据并不一致。新一项越南医院病例对照研究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探索,调查了维生素B12摄入量与癌症风险之间的关联。研究结果表明,维生素B12摄入量与癌症风险之间存在U型曲线,即无论摄入过少还是过多,都会增加患癌风险。
胰腺癌是一种被认为具挑战性的恶性肿瘤,其早期诊断困难,五年生存率依旧低于12%。然而,随着微生物组研究的进展,肠道和口腔微生物群成为了胰腺癌研究的新焦点,这为诊断和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
新的科学研究表明,酿造啤酒的酵母细胞可能为癌症治疗带来全新视角。弗吉尼亚大学的科学家与德国欧洲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合作,发现酵母在缺乏营养时会进入一种休眠状态,这种状态帮助它们在恶劣环境中生存。这与癌细胞在面对营养匮乏时的生存方式惊人地相似,或许能为肿瘤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在癌症治疗领域,肿瘤微环境(TME)的研究正逐渐成为焦点。肿瘤微环境指的是由肿瘤细胞、基质细胞、免疫细胞以及多种分泌因子共同组成的复杂系统。这些因素不仅影响肿瘤的生长和侵袭,还决定了肿瘤对治疗药物的反应。在过去的十年里,研究不断揭示免疫细胞在肿瘤发展及治疗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免疫细胞究竟是在帮助还是阻碍治疗,目前仍存在争议,不同情况得出的结论不尽相同。
HER2基因突变在所有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中大约占2%-5%。针对这类患者,目前的一线治疗方案选择有限。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与铂类化疗的联合治疗在其他类型肺癌中的应用已广泛,但对于HER2突变型NSCLC患者的疗效一直不明确。LC-SCRUM-Asia项目的新研究结果显示,这种联合治疗方案在HER2突变型NSCLC患者中的表现优异。
近年来,循环肿瘤DNA(ctDNA)检测成为早期癌症筛查的重要手段之一。ctDNA是一种从肿瘤细胞释放到血液中的遗传物质,能够帮助早期发现癌症并监测治疗效果。特别是在无症状患者中,ctDNA的检测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然而,新的研究表明,无症状结直肠癌(CRC)患者的ctDNA脱落水平较低,可能意味着他们的复发风险也相对较低。
近年来,科学家们发现,压力、睡眠障碍和昼夜节律的紊乱可能对大肠癌的进展产生显著影响。这些因素不仅会破坏人体的生理节律,还可能通过影响肠道菌群,间接加速癌症的发展。2024年发表在《ScienceAdvances》上的一项研究和在2024年欧洲胃肠病学周上展示的另一项研究,都指出了压力和昼夜节律紊乱与大肠癌之间的密切联系。
双特异性抗体在癌症治疗中的崛起引发了医学界的广泛关注。自从单克隆抗体Keytruda在免疫治疗领域独领风骚后,双特异性抗体(bsAb)凭借其能够同时攻击两个靶点的独特机制,正成为新的治疗主力。这一技术不但能够提高治疗的靶向性,还能够降低毒副作用,展现出很大的潜力。
人们常说,是药“三分毒”,这“毒”尤其体现在肿瘤患者的治疗期间。经过了一系列药物的“洗礼”,身体里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数大量下降,贫血出现了,免疫力也变差了。为了改善这些症状,觅友们也是操碎了心!不想只靠打针、吃药去维持,那么,在饮食方面有没有什么可行的办法呢?
结直肠癌(CRC)是全球范围内发病率较高的一种癌症,其病因复杂多样。近年来,科学家越来越多地将注意力集中在肠道微生物组上,认为它可能在结直肠癌的发生中扮演重要角色。2024年发表在《ScientificReports》上的一项研究揭示了全球范围内与结直肠癌相关的肠道细菌,并探索了这些微生物如何驱动癌前病变的发生。
癌症不仅仅是生物异常引发的疾病,实体肿瘤中还存在一个隐藏的“物理”世界——异常的压应力,这种力对肿瘤的生长、进展和治疗产生了深远影响。随着研究的深入,科学家们开始揭示这种机械力如何左右癌细胞的行为,并且可能是导致癌症治疗耐药性的一大原因。
近年来,随着免疫疗法的发展,科学家们一直致力于寻找更加有效的抗癌治疗方案。BMS-986156,这一糖皮质激素诱导的肿瘤坏死因子受体(GITR)激动剂,正在成为癌症治疗领域中的一颗新星。新的I/II期临床试验表明,将BMS-986156与伊匹单抗(ipilimumab)、纳武单抗(nivolumab)联合使用,甚至与立体定向消融放射治疗(SABR)一起搭配,能够显著改善晚期实体肿瘤患者的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