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学术盛会“2024全国乳腺癌大会”于4月12日至13日在北京召开。大会设“科学前沿、真实世界、药物研发、诊疗指南、名家视角、分类治疗、临床实践、人工智能”等论坛和专场,全国乳腺肿瘤专家汇聚一堂,采用主题报告、指南解读、热点讨论、病例汇报等形式进行知识分享与学术交流。值此会议之际,特邀西安交通大学第一医院杨谨教授就三阴性乳腺癌(TNBC)的免疫治疗进展分享自己的见解。
岛叶胶质瘤切除具挑战性。肿瘤切除可提高患者生存率,但扩大切除范围,可增加神经功能障碍的风险。岛叶胶质瘤手术策略随着胶质瘤生物学、皮质下白质解剖和显微外科技术的进步而不断发展。美国凤凰城巴罗神经研究所常青藤脑瘤研究中心神经外科的Colin J. Przybylowski等回顾文献,讨论大限度切除岛叶胶质瘤的手术技巧。文章发表于2021年2月的《J Neurooncol》杂志。
在2024年美国癌症研究协会(AACR)年会上德克萨斯大学MD安德森癌症中心助理教授Samer A. Srour介绍了COBALT-RCC研究的长期随访数据。COBALT-RCC研究是CTX130(一种靶向CD70的同种异体CAR-T细胞疗法)在肾透明细胞癌患者中的I期剂量递增研究。
近日,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儿童肿瘤科张翼鷟教授团队的一项“口服西达本胺与依托泊苷胶囊联合治疗难治/复发神经母细胞瘤的I期临床研究”的摘要已被接收于2024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 (ASCO) 年会进行壁报展示。ASCO年会是全球规模大、级别高、学界权的肿瘤学术会议之一,旨在汇聚临床医生和科学家,共同分享和探讨肿瘤领域前沿的诊疗和研究进展。
近年来,免疫及靶向治疗的兴起使血液肿瘤的治疗策略不断更新,以CAR-T细胞疗法为代表的细胞免疫疗法正逐渐改变着血液肿瘤的治疗格局,给患者带来了新的治愈希望,特别是在淋巴瘤领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由于其制备流程复杂、成本高昂,因此,各国研究者都在探索更加“经济、适用”的CAR-T细胞疗法以惠及更多血液肿瘤患者。
癌症一直是生物学研究的热门话题。关于癌症起源,一种主流观点是癌症干细胞(Cancer Stem Cell,CSC)的无限增殖。CSC是肿瘤内肿瘤细胞的一个亚类,具有自我更新和异常分化能力。CSC不仅调控肿瘤的发生、传播和维持,还有助于肿瘤的化疗耐药性和复发。因此迫切需要探索影响生物活性的因素,特别是CSC分化。长链非编码RNA(lncRNA)作为基因表达的调控因子,在CSCs的细胞活性中起着关键作用。然而RNA(特别是lncRNA)的表观遗传调控机制尚未得到广泛探索。
肺癌是全球致死率高的癌症,每年约有180万死亡案例。大约10%-15%的白种人和30%-50%的亚洲患者的非小细胞肺癌是由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引起的。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已被批准用于携带敏感EGFR突变的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一线治疗。但是,大多数患者会对EGFR TKI产生耐药性。
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WHO 1级)是儿童常见的胶质瘤,中位诊断年龄为8岁。其是局限性肿瘤,常发生在小脑,表现为占位效应、梗阻性脑积水和颅内压增高的症状和体征。其他常见部位包括视路和中线结构(例如,下丘脑、丘脑、脑干、脊髓)。
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病因学中,MET基因被认定为关键的致癌驱动基因之一。它不仅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还是EGFR-TKI治疗后患者出现获得性耐药的常见机制。因此,MET基因已成为继EGFR、ALK之后,NSCLC治疗领域的重要分子靶点。近些年,针对肺癌的MET靶点研究取得了飞速进展,一系列创新的发现和治疗策略的出现,正为肺癌的精准诊疗描绘出一幅新的蓝图。因此,特邀请江苏省肿瘤医院史美祺教授、江苏省人民医院卢凯华教授以及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金陵医院吕镗烽教授针对MET异常NSCLC的诊断和治疗做深入的解读和探讨。
近期,一项关于中国慢性乙肝患者早期肝癌筛查的卫生经济学评价研究(以下简称“研究”)发表在《Journal of Comparative Effectiveness Research》杂志上。该研究通过搭建卫生经济学模型模拟患者队列,比较7种不同肝癌筛查策略的长期成本和效果,发现Elecsys GAAD联合US(超声)检测出的早期肝细胞癌(HCC)患者数量多、具有成本效果,可作为中国高危人群筛查方案。
随着免疫联合化疗在晚期食管癌一线治疗中标准地位的确立,免疫治疗在食管癌新辅助治疗中的探索如火如荼。2024 ASCO GI会议上,由李印教授牵头开展、全国24家中心共同参与的一项“卡瑞利珠单抗联合化疗对比化疗新辅助治疗可切除局晚期食管鳞癌(ESCC)”的全国多中心、随机、平行对照III期研究(ESCORT-NEO/NCCES01)成功入选新突破性研究(LBA),成为全球食管癌围术期免疫治疗III期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卡瑞利珠单抗+白蛋白紫杉醇+顺铂组(A组:卡瑞利珠单抗+nab-TP)和卡瑞利珠单抗+紫杉醇+顺铂组(B组:卡瑞利珠单抗+TP)pCR率均显著优于紫杉醇+顺铂组(C组:TP)(A组 vs C组,28.0% vs 4.7%,p<0.0001;B组 vs C组,15.4% vs 4.7%,p=0.0034),两组均达到了主要终点,且未增加手术风险,安全性良好。结果表明新辅助卡瑞利珠
本周是中国第 30 个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世界卫生组织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的 Freddie Bray 领衔的团队,近期也在医学领域影响因子排名前列的期刊《临床医师癌症杂志》上,发布了新的癌症报告。
本周是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4月19日,国家卫健委医疗应急司司长郭燕红表示,我国基本建成国家、省、地市三级癌症综合防治网络,癌症发病率、死亡率的上升趋势得到初步遏制。
7月8日新版的《国家癌症状况年度报告》出炉,统计显示,自2001年到2018年,美国所有癌症的死亡率一直处于下降的状态,从1991年到2018年,美国所有的癌症死亡率下降了31%,下降多的主要是以下两种癌症。
关于癌症的治疗方法,一直都是临床研究热点。实现癌症的治愈,也是万千患者所期待的结果。就在前不久举办的美国癌症研究协会年会(AACR)上,诸多新型的癌症治疗方法让人眼前一亮。
事实上,每分钟有 6 人被诊断为癌症,全国 35 至 39 岁年龄组的恶性肿瘤发病率为 87.07/10万,40 至 44 岁年龄组的恶性肿瘤发病率几乎翻了一番,达到 154.53/10万,恶性肿瘤占 50 岁以上人口总发病率的 80%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