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届全国乳腺癌会议暨第十九届上海国际乳腺癌论坛(SIBCS)于2024年10月17日至19日在上海召开。大会内容涉及乳腺癌的各个领域,包括早期发现、病理诊断、基础研究、临床试验、综合治疗、康复及护理、中西医结合治疗等,希望通过科研思路和科学方法来解决临床问题,最终回归到指导临床实践。
2024年4月,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刊登Alliance A011502随机试验结果,该研究是一项在美国和加拿大进行的随机、安慰剂对照、双盲III期试验,旨在确定经典药物阿司匹林是否能降低乳腺癌患者发生浸润性疾病事件的风险。主要终点是无侵袭性疾病生存期(iDFS),关键次要终点为总生存期(OS)。
2024年10月,新加坡科技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在" Cancer Discovery "期刊上发表了一篇研究论文。研究显示,过量摄入红肉增加结直肠癌风险,红肉中的铁能重新激活端粒酶,从而诱导结直肠癌的发展。
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显示,全球15.4%的癌症与感染相关,超过了任何其他单一癌症类型,这其中9.9%与病毒感染有关。2018年,全球癌症观察站(GLOBOCAN)的数据显示,感染引起癌症的年龄标准化发病率为每10万人中25例。
美国佐治亚大学科学家开展的一项最新研究表明,除了能降低胆固醇、保持大脑健康并改善心理健康外,欧米伽-3(ω-3)和欧米伽-6(ω-6)脂肪酸还有助于预防多种癌症。相关论文发表于新一期《国际癌症杂志》。
甲状腺癌的病因是多方面的,既有遗传和环境因素,也有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的影响。
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团队及其国际合作者在《自然》杂志上发表了三篇研究论文,彻底改变了科学界对小DNA环(ecDNA)在人类癌症中所起作用的理解。这些研究详细阐述了ecDNA在近15000例癌症患者中的分布及对预后的影响,揭示了一种违反遗传学基本规律的新型遗传方式,并介绍了一种针对ecDNA的抗癌疗法。
p53基因作为一种重要的肿瘤抑制基因,一直是肿瘤学研究的核心领域之一。研究表明,p53基因的突变在多种癌症中广泛存在,在乳腺癌患者中,p53基因突变的发生率超过30%,尤其在三阴性乳腺癌中更为常见。因此,靶向抑制突变型(MT)p53基因的表达,可能为乳腺癌的治疗提供新的策略和希望。
(新)辅助内分泌治疗是激素受体(HR)阳性乳腺癌重要的治疗选择。内分泌治疗可通过降低体内雌激素水平或阻断雌激素与受体的结合,来抑制乳腺癌细胞的生长。接受内分泌治疗的乳腺癌患者因雌激素水平降低引起骨质流失,常导致骨质疏松与脆性骨折等。
目前几乎所有在临床试验的癌症疫苗都是“治疗性疫苗”,它可以分为两大类,分别叫“肿瘤特异抗原疫苗”和“肿瘤相关抗原疫苗”。这些疫苗能够帮助人体免疫细胞精准识别癌细胞,起到抗癌作用,但达到上市还有距离。
今年8月底,刘谦亲口证实罹患肺腺癌,在今年春晚前已查出肺部有阴影,因为不想影响演出,2月中才做完手术。
第十八届全国乳腺癌会议暨第十九届上海国际乳腺癌论坛(SIBCS)于2024年10月17日至19日在上海召开。本届大会既有国际学者呈现乳腺癌诊疗的国际视角概览,也有中国学者针对本国国情的深度论述;既有大师们的精彩专论,也有青年学者的风采展现。
大多数癌症,不管是恶性程度一般的,还是恶性程度很高的(如胰腺癌)患者,第一时间合理、适度、综合地治疗,患者本身及家属的有效配合,都能取得不错的疗效,80%~90%都能渡过难关。
2024年10月29日,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加速批准asciminib用于治疗新诊断的费城染色体阳性慢性髓系白血病(Ph+ CML)慢性期(CP)成人患者。
升高的核糖体生物发生与癌症的快速生长和进展相关。靶向阻断核糖体生物发生可诱导核仁应激,从而优先导致恶性细胞的清除。
随着精准医学的持续发展,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显著改善了EGFR突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预后,并成为该类患者的一线治疗优选。为进一步提升患者获益,EGFR-TKI联合化疗一线治疗EGFR突变晚期NSCLC的探索已然启程,并取得了初步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