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K4/6抑制剂的惊艳问世,开启了HR+/HER2-乳腺癌靶向联合内分泌治疗新时代。随着CDK4/6抑制剂在临床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我们对CDK4/6抑制剂的认识也在不断加深。3月18日,“2023年京城肿瘤春季论坛暨中国医师协会肿瘤医师分会乳腺癌学组年会”在北京召开。大会聚焦乳腺癌诊疗现状及进展,众专家围绕乳腺癌相关学术研究、乳腺癌诊疗变革、新药发展等领域,多角度、全方位进行深度交流。值此会议之际,特邀西安交通大学第一医院杨谨教授分享CDK4/6抑制剂研究进展。
免疫治疗已在多种肿瘤的治疗中大显身手,这其中乳腺癌只能算一个“后进生”。因为乳腺癌由于免疫原性较弱的原因,往往被视为“冷肿瘤”,免疫治疗的疗效一直不如人意。不过近年来,随着相关研究的深入探索,乳腺癌特别是三阴性乳腺癌中的免疫治疗应用格局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
明明肉就摆在眼前但又纠结于这些肉是否能吃,着实痛苦。别着急,今天挑出10种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肉类,详细解读,告诉大家羊肉、鸡肉、牛肉、鸭肉....到底能不能吃。
2023年4月是头颈部肿瘤宣传月。头颈癌(HNC)是世界上第七大常见恶性肿瘤,其中口咽鳞状细胞癌(OPSCC)占西方国家病例的大多数。虽然头颈癌只占所有癌症的5%,但由人乳头瘤病毒(HPV)引起的OPSCC的发病率正在迅速增加。OPSCC的治疗是多方面的,最近的热点是免疫治疗方法。随着hpv相关OPSCC发病率的增加以及免疫治疗在复发转移性头颈癌治疗中的应用,免疫治疗在hpv相关OPSCC治疗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关注。hpv相关疾病的免疫微环境不同于hpv阴性OPSCC,这促使各种免疫治疗药物的研究进一步深入。值头颈部肿瘤宣传月之际,小编将与大家一起探讨hpv相关OPSCC及其免疫特性、目前的挑战和未来的免疫治疗应用。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也称ERBB2)作为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罕见驱动基因之一,在亚洲人群(1.4%~6.7%)的突变发生率略高于欧美人群(1%~3%),其变异形式主要包括HER2基因扩增、HER2过表达和HER2突变。其中HER220外显子插入突变是HER2突变中常见的类型(48%)。现有的TKI类药物无法与其结合,难以发挥作用。针对HER2阳性的NSCLC,FDA已加速批准了靶向HER2的抗体偶联药物DS-8201的适应症。近期,JTO杂志公布了波奇替尼一线治疗HER220号外显子插入突变(20INS)NSCLC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数据。
2023年4月,欧洲肺癌大会(ELCC)在丹麦哥本哈根顺利闭幕。大会围绕胸部肿瘤科研前沿成果和诊疗新技术展开分享,让大家对抗肿瘤治疗的前景更加期待。
2023年4月21-22日,由中国临床肿瘤学会和北京市希思科临床肿瘤学研究基金会联合主办的2023年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指南会在中国广州隆重召开。
NSCLC占肺癌的80%-85%,腺癌和鳞状细胞癌是常见的NSCLC组织学亚型。CPIs彻底改变了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抗PD-1/PD-L1的免疫疗法已展现巨大前景,基于此的联合疗法探索也带来了更多的生存获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广泛表达于实体瘤,不仅可促进肿瘤血管生成,还会抑制抗肿瘤免疫效应。AK112是由康方生物完全独立自主研发的PD-1/VEGF双特异性抗体新药,可抑制PD-1介导的免疫抑制,同时阻断肿瘤微环境中的血管生成,展现出强大的抗肿瘤效应。
今天我们向大家介绍一篇发表在国际期刊上的文章,探讨癌细胞的自毁。这里用的不是放化疗、靶向或者免疫治疗等疗法,而是一种特殊的死亡方式:铁死亡。而诱发这种铁死亡的方式也不难:从食物中去除两种氨基酸。
2020年,在185个国家的36种癌症中,全球女性肺癌发病率为8.4%。肺癌是继乳腺癌(24.5%)和结直肠癌(9.4%)之后第三常见的癌症。肺癌(13.7%)也是女性癌症相关死亡的第二大原因,仅次于乳腺癌(15.5%)。怀孕期间合并肺癌是罕见的,然而,随着近年来年轻女性吸烟人数的增加和空气污染,育龄妇女肺癌的发病率有所增加。此外,年龄是肺癌的另一个独立危险因素。推迟生育年龄可能会增加怀孕期间肺癌的发病率。
罕见肿瘤是指发生率相对较低的恶性肿瘤,种类繁多,每种罕见肿瘤的发病原因和治疗方式都不尽相同,因此治疗相对困难。而且,由于罕见肿瘤的患病率较低,研究和开发新的治疗方法和药物也面临着种种困难。
阿替利珠单抗加贝伐珠单抗是肝细胞癌(HCC)的免疫疗法,在目前的指南中,它被推荐为不可切除HCC患者的一线系统疗法。近日一份报告展示了一例接受阿替利珠单抗加贝伐珠单抗后出现进展的HCC病例,在继续治疗后达到完全缓解(CR)。
在2022年的最后一个工作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了《新型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22年版)》,旨在进一步规范新型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提高肿瘤治疗的合理用药水平,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维护肿瘤患者健康权益。
根据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CDE)官网公示,由辉瑞开发的1类新药PF-07901801注射液近日获得临床试验默示许可,拟开发的适应症为治疗晚期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
2020年全球最新癌症负担数据显示,结直肠癌(CRC)发病率位居恶性肿瘤第三位,死亡率位居第二位。多数患者死于转移性CRC(mCRC)。而BRAFV600E突变的mCRC患者治疗通常效果不佳,预后差,疾病进展快且容易复发,临床管理和治疗选择尤具挑战性。
几乎所有在一线治疗的胶质母细胞瘤都会在短时间内复发,而寻找其他有效的治疗方法迄今尚未成功。各种障碍仍未解决,短期内无法设想对复发性胶质母细胞瘤的有效挽救治疗。大多数治疗不能通过血脑屏障或脑-肿瘤屏障在肿瘤内达到治疗药物水平而不产生毒性。此外,与其他癌症相比,胶质母细胞瘤的最佳治疗方法——局部治疗还是全身治疗、化疗、放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或其联合治疗的选择——尚不明确。最后,胶质母细胞瘤的治疗除了治愈或稳定疾病外,还应以维持患者的神经状态为目标,使其恢复到以前的生活方式。在本文中,我们回顾了目前可用的免疫疗法以及显示出未来希望的新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