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草(Glycyrrhiza glabra)是一种众所周知的草药,在生活中处处可见:有人拿它泡茶,有人拿它烹饪,还用人用它治病。 据我国史料记载,甘草入药已有四千年的历史,正所谓“朝中国老,
4月14日,Nektar和BMS联合宣布,基于对偏向性IL-2通路激动剂bempegaldesleukin (BEMPEG)联合PD-1抑制剂Opdivo(纳武利尤单抗)治疗肾细胞癌(RCC)和膀胱癌的两项后期临床研究的预先计划分析结果。两家公司共同决定终止BEMPEG联合Opdivo的全球临床开发计划。这些研究和该项目正在进行的所有研究都将终止。
血小板在肿瘤发生过程中扮演着积极参与者的角色,尽管目前研究人员并不清楚其确切的相互作用机制以及对肿瘤细胞的直接影响效应;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Theranostics上题为“Exchange of cellular components between platelets and tumor cells: impact on tumor cells behavior”的研究报告中,来自西班牙格拉纳达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肿瘤细胞或许会冒充血小板,从而使其在宿主机体血液中并不会被检测到。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梅奥诊所的研究人员设计了一种将嵌合抗原受体(CAR)T细胞(CAR-T)疗法与一种溶瘤病毒相结合的免疫治疗技术,更有效地靶向和治疗实体瘤。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2022年4月13日的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期刊上,论文标题为“Oncolytic virus–mediated expansion of dual-specific CAR T cells improves efficacy against solid tumors in mice”。
3月24日,CDE官网最新显示,药明巨诺CAR-T疗法瑞基奥仑赛注射液新适应症拟纳入优先审评。此次申请新增加适应症为:经过二线或以上系统性治疗的成人复发或难治性滤泡淋巴瘤,包括组织学分级为1、2、3a级的滤泡性淋巴瘤。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和拉霍亚免疫学研究所等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进一步阐明了卵巢癌如何抵抗免疫疗法,并确定了可能增强免疫反应的新分子靶标。相关研究结果于2022年4月11日在线发表在PNAS期刊上,论文标题为“Tumor FAK orchestrates immunosuppression in ovarian cancer via the CD155/TIGIT axis”。
将癌症患者体内的免疫T细胞提取出来,通过基因工程的改造,给它们装上识别癌细胞表面抗原的“嵌合抗原受体”(CAR),大量扩增后再把细胞输注回患者体内。装备了最新武器的T细胞进入血液,流经全身,一旦识别出癌细胞就可以对它们展开无情的攻击。
以CAR-T为代表的细胞疗法在治疗血液癌症方面已经取得了出色的疗效,不过CAR-T疗法的广泛应用仍然需要解决不少挑战。比如CAR-T疗法在治疗实体瘤方面尚未获得显著疗效,CAR-T疗法的生产仍然是一个耗时耗力的过程。在今年的AACR大会上,细胞疗法在治疗癌症方面取得了可喜的进展,BioNTech靶向CLND
结直肠癌(CRC)是全球第三大常见癌症,也是第二大癌症相关死亡原因。根据一项估计,2020年有190万例结直肠癌病例,超过93.5万人死亡。大多数早期结直肠癌患者可以通过手术治愈,但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确诊时预后较差。
4月11日,百时美施贵宝(BMS)公布了3期临床研究CheckMate-816主要研究终点无事件生存期(EFS)的数据。研究结果显示:在术前接受3个疗程的纳武利尤单抗联合化疗治疗后,可切除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中位EFS达到了31.6个月,显著高于单用化疗组患者的20.8个月;术前接受纳武利尤单抗联合化疗将患者的疾病复发、进展或死亡风险降低
在正在进行的AACR年会上,BioNTech公司公布了靶向实体瘤的新一代CAR-T疗法BNT211的首个人体临床试验结果。试验结果显示,这一疗法表现出令人鼓舞的安全性并在睾丸癌中表现出抗癌活性。
4月11日,康诺亚生物发布新闻稿称,其核心产品靶向Claudin 18.2的抗体偶联药物(ADC)CMG901,已获得美国FDA授予用于治疗晚期胃癌及胃食管结合部腺癌的孤儿药资格。CMG901已获得FDA批准开展针对晚期胃癌及胃食管结合部腺癌1期临床试验。
KRAS曾经被认为是“不可成药”的癌症靶点,然而在去年,安进(Amgen)公司开发的KRAS G12C抑制剂Lumakras(sotorasib)获得FDA加速批准,治疗携带KRAS G12C突变的经治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成为打破KRAS“不可成药”性方面的重要里程碑。在AACR年会上,多家公司公
今日,Affimed公司在AACR大会上公布了其脐带血源性自然杀伤细胞疗法,预先与先天细胞衔接蛋白(innate cell engager, ICE)AFM13 结合,治疗接受过多线预治疗的霍奇金和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1/2期临床试验的最新结果。试验结果显示,接受2期推荐剂量治疗的患者不但达到100%的客观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胃肠外科申占龙课题组与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免疫学研究所刘万里课题组合作攻关,在IgG1记忆性B淋巴细胞调控结直肠肿瘤免疫微环境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在国际著名生物医学杂志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发表研究论文“An Asian-Specific Variant in Human IgG1 Represses Colorectal Tumorigenesis by Shaping the Tumor Microenvironment”,揭示了亚洲人特异性的IgG1记忆性B细胞抗原受体膜联免疫球蛋白IgG1重链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变异体(简称为hIgG1-G396R)抵御结直肠癌发生发展,并分析了IgG1记忆性B
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GBM)是危害性极高的脑肿瘤,其特征是预后不良、死亡率极高和复发倾向高。尽管在手术、放疗和化疗方面取得了进展,但GBM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仅为15-16个月,5年总生存率不到5%。因此,迫切需要开发治疗GBM的新的有效治疗方案。近日,深圳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中国科学院大学的研究学者在Nat Commun上发表了一篇学术论文,题为“Exploration and functionalization of M1-macroph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