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白血病是一类造血干祖细胞来源的恶性克隆性血液系统疾病。临床以感染、出血、贫血和髓外组织器官浸润为主要表现,病情进展迅速,自然病程仅有数周至数月。 一般可根据白血病细胞系列归属分为急性髓系白血病( acute myeloid leukemia, AML)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 ALL) 两大类。
11月5日,诺华在中国提交的奥法妥木单抗注射液上市申请获得CDE受理。 奥法妥木单抗是一种CD20单抗,最初于2009年10月获得FDA批准上市,用于治疗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通过高剂量静脉输注给药,商品名为Arzerra。 由于已知B细胞在自身免疫性疾病(如MS7)的发生中起关键作用,因此诺华启动了一项全新的开发项目,研究奥法妥木单抗对复发型多发性硬化(RMS)的治疗效果。
免疫疗法已经成为癌症治疗的第五大支柱性疗法,尤其是斩获诺奖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已经在临床实践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在实际临床环境中,疗效和临床试验结果是否一致?
11月4日,中国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CDE)官网最新公示,百济神州与EUSA Pharma等公司共同递交了迪妥昔单抗注射液的上市申请,并获得CDE受理。根据公开信息,迪妥昔单抗是今年初百济神州从EUSA Pharma引进的GD2靶向单克隆抗体QARZIBA(dinutuximab beta)。该产品已于今年9月被CDE纳入优先审评,拟开发用于多种神经母细胞瘤。
近日,康方生物相继发布新闻稿,其在2020年中国肿瘤免疫治疗会议上公布了PD-1/VEGF双特异性抗体(AK112)和PD-1/CTLA-4双特异性抗体新药cadonilimab(AK104)最新临床试验数据。研究均显示了两款候选药在抗肿瘤方面的积极结果。其中,AK112针对PD-1抑制剂不敏感型实体瘤患者效果良好,cadonilimab疗效数据显著优于联合疗法。值得一提的是,cadonilimab已在美国获快速通道资格,并在中国被纳入突破性治疗品种名单。
PD1在临床上的用法灵活多变,单药疗效不够时,可以联合化疗、靶向、CTLA4、放疗等来增效,近日更是惊现PD1联合疫苗的搭配方式!国际顶级期刊Cell上发表了首个开放性针对晚期黑色素瘤、非小细胞肺癌或膀胱癌患者的个性化新抗原疫苗联合PD-1阻断疗法Ib期的临床试验结果,这些数据支持该方案对晚期实体瘤患者的可行性、安
11月4日,根据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药品批件发布通知显示,安斯泰来(Astellas)恩扎卢胺(enzalutamide,Xtandi)在中国获新的批准文号。去年12月20日,该药拟用于治疗非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nmCRPC)成年男性患者的上市申请(JXHS1900163)获药品审评中心(CDE)纳入优先审评,理由是具有明显治疗优势的创新药。此次新批准文号,意味着nmCRPC这一适应症正式在中国获批!
免疫疗法的兴起给癌症治疗带来了巨大进步。目前的免疫疗法主要集中于调节适应性免疫,也就是激活T细胞和B细胞来对抗肿瘤细胞,例如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就是针对肿瘤细胞和T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
Poseida Therapeutics是一家临床阶段的生物制药公司,致力于利用其专有的基因工程平台技术创建具有治愈能力的下一代细胞和基因疗法。诺华持有该公司15%的股权。近日,Poseida宣布,美国FDA已解除对P-PSMA-101治疗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mCRPC)I期试验的临床限制,该公司计划立即恢复试验。
11月2日,罗氏宣布,欧盟委员会已批准Tecentriq?(atezolizumab)与Avastin?(bevacizumab,贝伐单抗)联合用于治疗未接受过系统治疗的晚期或不可切除肝细胞癌(HCC)成人患者。
11月2日,紫苑生物(苏州)有限公司(简称“紫苑生物”)宣布与捷思英达医药技术(上海)有限公司(简称“捷思英达”)签署专利许可协议,从后者引进AT-0287在非肿瘤适应症领域的全球开发权益。
自从人类第一次控制火以来,他们就开始在火周围扎营、传播信息,当有危险靠近时互相发出信号,同样地,细胞周围携带特殊信息的特定分子或许也能根据需要来帮助调节我们机体的功能,一种被称为环AMP(cAMP)的分子或许就在细胞内自由移动,并帮助管理机体的不同过程,而不可思议的是,其似乎会在正确的地方和正确的时间对环境的变化不断做出反应,那么cAMP到底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目前科学家们并不清楚,日前来自加利福尼亚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就对此进行了解释,相关研究结果刊登在了国际杂志Cell上。 研究者Susan Taylor教授说道,我们非常感兴趣研究cAMP对机体健康的影响,这项研究中,我们通过对荧光工具进行工程化修饰使其能将基
胃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不仅基数大(约占全球胃癌患者42%)、分期晚(确诊时晚期患者比例较高),生存差(晚期胃癌5年生存率仅9.4%),而且三线治疗率低,多数患者选择“放弃”治疗。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支持在化疗难治性GC/GEJC中抑制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PD-1)及其配体(PD-L1)的可行性。纳武利尤单抗(O药)和帕博利珠单抗(K药)最初分别在日本和美国获批用于进展性胃或胃食管结合部腺癌(GC/GEJC)的三线治疗。2020年3月,O药也在中国获批用于治疗接受≥2线全身治疗的晚期GC/GEJC。尽管数据不足且存在争议,但目前的研究正转向一线应用或集中于联合用药策略。 继KEYNOTE-062折戟之后,今年ESMO大会上公布的Checkmate-649研究既振奋人心又
作为全球最早上市的PD-1药物,O药(Opdivo,Nivolumab)经历过免疫诞生时的辉煌,肺癌上由于临床设计带来的挫败,沉寂两年多后,2020年O药携多重治疗突破接连冲击,带来了免疫时代的新气象。
11月2日,赛诺菲(Sanofi)宣布和一家临床阶段的生物医药公司Kiadis达成最终收购协议,赛诺菲将以每股5.45欧元收购Kiadis的全部股本。这意味着Kiadis的总股权收购价值为3.08亿欧元,Kiadis致力于开发创新的即用型(off the shelf)自然杀伤(NK)细胞疗法,用于治疗危及生命的疾病。
10月30日,2020基石药业第二届研发论坛在苏州举办。论坛以"砥砺深耕 精准创变"的主题,携手医药行业产学研各方力量,提升本土创新能力,助力中国生物科技创新发展,共建行业生态圈,造福中国患者。